1908大军阀_第2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9节 (第5/6页)

五师、第六师,再加上广西五个师整编为两个师,番号为精英第七师、第八师,合编为南方第一集团军。代理总司令为陈炯明,总参谋长为李汉章,总司令部设于广州。

    南方第一集团军除了辖下四个精英师,还将配备一个战略火炮旅、一个海岸巡防旅(包括一艘轻型巡洋舰和八艘鱼雷艇)、一个海军陆战旅(即参与杭州会战的福州海卫队),附加一个通讯团、一个后勤运输团、一个铁道防卫团。同时集团军司令部直辖虎门要塞、金门要塞以及福州要塞三座海防工事。全员编制七万八千人。

    北方第一集团军由于政治因素,段时间内无法完成建制,只是在北京大本营虚留番号。

    原南方联军第一师团改编为中央第二集团军,司令部设于长沙,莫擎宇为总司令,萧耀南为参谋长。

    之前的广东三十七师、三十八师和三十九师原本就是大型师编制,现在直接更改番号为共和国精英师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之前广东骑兵师与南方联军第五师合编为精英第四师,李济深为师长,梁鸿楷为副师长,蒋光鼐为师部参谋长,孙继直调任国防军任职。

    中央第二集团军驻扎地为湖南全省、江西赣州、广东韶关以及贵州黔南等地,除了四个精英师之外还有附属的战斗旅、团若干,全军兵员七万两千人。

    虽然中央第二集团军是吴绍霆的嫡系部队,可兵员组成反而是目前几个集团军中最少的,这是因为国防军编练过程中从这些部队中招募了不少现役士兵。

    要说吴绍霆不愿意加强自己的嫡系部队那是假话,就目前中国地方军队而言,粤军的战斗力、装备、人员素质都是一流的。只可惜坏就坏在地域局限性,粤军常年在南方作战,兵员百分之九十都是南方人,一旦开到北方肯定会受不了水土环境,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对此只能逐步改善士兵的适应能力,不能急于求成。

    驻扎在武汉的南方联军第七师团改编为中央第三集团军,杨希闵、刘震寰、戴勘三个师加上收编的鄂军四个师,以及徐树铮新中央第十三师的旧部,另外还包括一部分川军、滇军,一起整编为六个精英师。番号为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和第十九师,防区为整个华中地区,并涉及河南、安徽部分地区,同时负责京汉线铁路的护卫工作。总司令任由回国归来的蔡锷担任,而韦汝聰则担任总参谋长。

    中央第三集团军建成之后,其编制规模甚至会超过近畿铁道集团军,全兵力将会达到十一万人,是中华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部队。

    吴绍霆之所以允许中央第三集团军有如此大的规模,是因为他对这支部队寄予很大的期望,当年的南方七大师团除了广东部队之外,第七师团在蔡锷的领导之下可谓是最能打的一支,先后经过四川大战和湖北大战的洗礼,足以冠上劲旅的称谓。再者第七师团的兵员来自多个省,没有任何地域偏见,如今由融入了鄂军士兵,南北气候环境适应力更快。

    就防守而言,湖北是衔接东南西北的交通要地,自然需要一支重装部队驻守。而在出兵进攻的设想上,吴绍霆甚至打算由中央第三集团军完成北京大本营的坐镇,直接威胁东三省的日本关东驻军。

    卷六:大国战 第739章,七个集团军

    国防部命令顾品珍于十一月之前调回云南,撤销湘北军务总督之职,改任云南军务总督;王文华也奉命率部返回贵州,出任贵州军务总督。顾品珍所率领的滇军军团与王文华的黔军军团合编为南方第二集团军,两省共编制五个精英师的常规部队,除了集团军配置之内的战斗序列,其余地方部队全部裁撤。

    南方第二集团军六个师番号顺延中央第三集团军序列,为精英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和第二十五师。顾品珍为总司令,王文华为参谋长,司令部设于昭通。该军团主要负责藏康越边境以及西南部分沿海的防务。

    吴绍霆在整编序列的命令之后还附加一项密令,要求顾品珍在整编结束之后,着手加强本部人马的训练,随时执行入藏收复被英军侵占国土的军事行动。

    至于四川地区,吴绍霆与国防部协商之后,决定不设集团军编制,仅仅将川军四个师整编为两个精英师番号,隶属于四川司令部直辖,熊克武为第二十六师师长、刘存厚为第二十七师师长。

    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