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2节 (第2/5页)
他同窗说过此二人经常一起出入上课学习,关系极好。档案里还记录他们是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县人,据说是少数民族。因此我估测他现在所说的方言应该是朝鲜语。” 吴绍霆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一些敏感的情况,他说道:“那就是说他们是朝鲜族人?如果我记得不错,黑河县是东北与朝鲜王国仅隔一河的地方,朝鲜王国在四年前与日本国合并,不少朝鲜民族志士流亡中国,弄不好这两个学员是朝鲜王国流亡的革命者。” 李文时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在下所担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学员重伤之时不断以母语呼喊,他们是朝鲜王国流亡革命者的可能性不小。在下已经派人去请朝鲜语翻译,等翻译来了就能清楚他在说什么。” 朝鲜革命人士流亡中国已经是不稀奇的事,在海参崴、汉城、上海等地都有朝鲜革命团体在活动。有些朝鲜革命者为了能更好的融入中国、获得中国的帮忙,故意伪造身份证明以中国人的角色在世界各地工作和学习。上海的朝鲜革命团体甚至还特意安排朝鲜青年人加入中国军队,培训战斗能力,为日后复兴祖国打好基础。 “虽然黄埔军校没有规定不许外籍学员入学,不过却有明文规定外籍学员申请入学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你们是怎么办事的?”吴绍霆向陈济棠质问道。 “大人,此事卑职并不清楚,卑职是黄埔三期毕业,在教导一团学习了一年多,三个月前才刚刚调回军校执教。再者,卑职以为眼下也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朝鲜人,即便是朝鲜人,当初他们报名参加黄埔军校一定是用伪造的身份证明,我方不可能远赴黑龙江查证呀。”陈济棠略有惶恐的回答道。 “总之,如果他们真是朝鲜人,这件事可就复杂了。”吴绍霆严肃的说道。 —————————— 【陈济棠(1890年2月12日1954年11月3日),字伯南。广东防城东兴马路镇(今广西防城港)人,汉族客家人,其孙陈耀显现在是美国旧金山客家崇正会会长。陈济棠于1890年2月12日出生在东兴马路镇客家人聚集区。1907年,陈考入广州陆军小学,秘密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之后任粤军军官,从排长累升至团长。在护法战争及讨伐陈炯明战争中,陈追随孙中山先生,任粤军李济深部第2旅旅长。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陈济棠任李济深部下,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师长兼任钦(州)廉(州)警备司令。】 卷六:大国战 第694章,轴心互制 就在这时,宿舍外面传来一阵声音,之后没过多久一名警察带领一个中年文士走了进来。倪映典亲自上前去询问,原来这是从同文馆请来的朝鲜语翻译,翻译本人是朝鲜人,父辈时移民到中国居住,现在同文馆担任秘书。李文时让中年文士去听一听那受伤学员含糊不清讲的什么话。 中年文士走到伤者身边,甚至还俯下身凑到嘴边去听,然后又用同样的语言对伤者安慰了几句。看到这里,吴绍霆等人已经可以确定伤员的来历,众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了起来。 中年文士站起身来,脸色十分伤感,步履沉重的走到倪映典面前。 “他都在说些什么?”李文时迫不及待的问道。 “他一直在重复两句话,一句是‘朝鲜民族万岁’,另外一句是‘赶走日本侵略者’。”中年文士虽然出生在中国,不过父母都是朝鲜人,刚才看到同胞重伤的样子,又听到那充满爱国情怀的呼喊,回想着祖国沦陷的悲痛,不禁伤怀不止。 “这么说,他们真是朝鲜人了?”陈济棠忧虑的说道。 “回大人,他们的口音是江原道的方言,小人的父母是江原道人,所以很熟悉这口音。”中年文士半躬着身子说道,眼圈已经泛出了红润。 “行了,你先下去吧,不过这件事千万不要传出去。”李文时叮嘱的说道。 中年文士客客气气的行了一礼,不过并没有告退,犹豫了片刻之后又恳切的说道:“诸位大人,小人冒昧的恳求诸位大人能救助他。” 吴绍霆沉重的吐了一口气,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