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0节 (第3/4页)
完工。 张振武利用个人关系,积极的暗中帮忙疏通,让南方的资本入股湖北铁路更多一些方便。 前不久吴绍霆向张振武确定联手合作的计划,希望在南方联军进攻湖北时后者能从中响应,里应外合驱逐王占元、击溃北洋军。 张振武是革命者,但与孙中山的革命关系不算深厚,况且在革命心之下还隐藏着一颗野心。他不甘心安于现状,之前还一度深感郁郁不得志,一方面是不满北洋政府的政策,另外一方面更是不满北洋政府对待自己的态度。 既然北洋政府指望不上,现在又有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南方执政府,况且之前的联络还是吴绍霆亲自出面、主动联系,可见南方执政府对他本人的重视。 在与蒋翊武一番简短的商议,张振武以及咸宁第六混成旅决心归附南方执政府。 桌子上的油灯摇摇曳曳,映着厅内三个人影恍恍惚惚。 张振武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手里不停摇着一支泛旧的螳螂扇取凉,可是后背的汗水仍然不见好转。叹了一口气,他脸色认真的说道:“这么说,武昌那边是故意在提防我们了?” 蒋翊武不疾不徐的点了点头,说道:“理应不会有错,否则重庆那边大举用兵,王占元手里只有两个师,哪怕算上蔡成勋、朱泮藻还没编成的四个混成旅,总兵力都不过四万。在这个时候他不调集兵力护着西边,反倒抽调两个团坐镇江夏,还能有什么其他意图?” “日他妈的,难道有人告密?”张振武“啪”的一声把螳螂扇磕在了桌子上。 “告密也不是没可能,可是就算没有人告密,王占元也不会不提防我们。毕竟之前我们的做为太明显了。”蒋翊武缓缓的说道,表情显得很淡定。 “这可怎么办,如果时间不错的话,今天宜昌那边就应该打起来了。我们起初跟吴执政的约定,正是要响应南方联军的进攻、率部抄袭武昌的腹背。以我们咸宁目前的兵力,如果没有奇袭的条件那简直毫无优势可言。唉,这下可难了。”张振武面带愠色的说道。 “索性,我们直接攻打江夏,好歹也算是响应南方,总不会落一个失信的名声。”这时,坐在另外一边的孙建业提议道。 “江夏的两个团没来打我们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们这么点兵力去打江夏岂不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张振武无奈的说道。他深知在这个年代有兵就有权,有多少兵就有多少权,自己可不会轻易以本伤人。 “总不能真的无动于衷吧?”孙建业年轻气盛,有些沉不住气的说道。 偏厅又一次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蒋翊武摸出自己的怀表在油灯前看了一眼,现在已经是凌晨两点钟了。他们从傍晚开始就在这里毫无头绪的商谈起义之事,毕竟南方联军同样会在这个点发起进攻,多少要尽一份心力。可是在这么商讨不出所以然来,终归是徒劳无益。 就在这时,门外的走廊传来脚步声,很快一个侍从官出现在门口,报道:“三位大人,大院门前突然来了客人,说有急事要见张大人。” 张振武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不禁都露出奇怪的表情。 蒋翊武疑惑的道:“这都凌晨的钟点了,什么人在这个时候来司令部呢?” 孙建业对侍从官问道:“是什么人?一共多少人?” 侍从官回答道:“前后一共三人,是步行过来的。这是客人递来的名帖!”说完,走进大门把一张名帖递了上去。 张振武接过名帖打开一看,上面写是“夏口孙武”,当即立刻欣喜的说道:“是孙尧卿。肯定是广州派来与我们联系的。快,快去请进来。” 张振武、蒋翊武早年就认识孙武,这位曾被称为“武昌首义三武”的人物,在武昌起义之前的革命行动中多次接触。不过事实上,蒋翊武、张振武、孙武三人之间并没有共同的联系,仅仅是在武昌起义这个大事件下走在一起而已。 孙武是日知会成员,后来与湖南焦达峰一起成立了共进会;蒋翊武是文学社领袖,虽然与共进会在革命目的上一致,可事实上两个团体之间矛盾重重,更有勾心斗角。 孙武曾经试图撮合共济会和文学社合作,而派人去试探蒋翊武口风时,蒋翊武甚至亲口说道:“合作固然好,将来我们一定要上他们的当。他们那些留过洋的、穿长衫的人,不好招惹。特别是孙武,领袖欲特强,将来共事很难相得。” 在那时候的张振武虽然同是共进会成员,不过政治地位远远比不过孙武、蒋翊武,仅仅是新军的一个军官。再加上他本来年轻心高,做事总是一意孤行,到后来反而与孙武、蒋翊武走不到一块。 因此“武昌首义三武”事实上是貌合神离的三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