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0节 (第3/5页)
汉语,马上撇开蒋志清,自己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通言论。 “陈君,你应该明白,正是因为二次革命刚刚结束,你们才来到日本还没几个月的时间,如今又要仓促的展开行动,只怕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欠缺。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说动即动,一定要从长计议才是。”内田一字一顿的说道,尽量让自己的汉语表达的清楚一些。 “院长先生,正所谓时不我待,如果这个机会错过了,日后谁还能说得准?”陈其美态度坚持的说道。 内田平三沉思了片刻,随后说道: “既然如此,晚上我会与孙先生详细探讨一下。过一会儿我也会发一封电报到东京,向我的兄长内田良平咨询一下意见。不过有言在先,即便这次机会我们不能错过,但也绝对不能急功近利。错过机会不可怕,可怕的是糟蹋机会。” “多谢内田先生,请您放心,珍惜机会的道理我们都懂,这次我们一定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争取让革命的火焰大放光芒。”陈其美信心十足的说道。 在送走蒋志清和陈其美之后,内田平三果然发了一封电报到东京。然而事实上他并没有被陈其美激动的言辞说服,中国革命党有一腔热血谁都知道,但也仅仅只有一腔热血而已。做为国际友人,他们日本方面能做的除了给与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之外,其他并不能太多。他发的这封电报,目的仅仅只是咨询头山满先生的意思,不论是什么态度,好歹自己在这边可以找到应付的理由。 —————————— 六月底,一艘英国太古公司从上海发往广州的商船上,吴绍霆正在甲板的凉棚下面,一边吹着海风、喝着咖啡,一边仔仔细细的斟酌着手里的一份文件。这艘商船经过上海海事局的从中协商,以全舱位票数的八折优惠包给了吴绍霆一行人,费用自然由北京总统府报销。如今整艘船上除了太古公司的船员之外,其余全部都是广东都督府的警卫和随员。 经过月初的刺杀案之后,国内国外给北洋政府的压力每日剧增,直到今日依然没有任何缓和。前天在上海时有传闻北洋政府已经缉拿了两名嫌疑人,不过在逮捕行动中一人被击毙,另一人重伤昏迷,目前还在医院抢救。至于下文恐怕还要再等一阵子了。 此时此刻,尽管吴绍霆背部的伤痕依然妨碍着平日生活,但最近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安然从北京离开只是其中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与袁世凯达成了另外一项协议,用以帮忙澄清北洋政府在自己遇刺案当中的清白。不得不说这份协议等于是袁世凯白白让利,吴绍霆自己除了站出来发表公开言论之外,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王长龄沿着船舷来到甲板,手里还端着两盘厨房刚刚做好的牛扒和炒饭。来到凉棚下来,他先将其中一盘递到了吴绍霆面前,然后拉开椅子坐下,别扭的用刀叉开始吃自己的一份。 “都督,这么说你真要照着这份文本来发表声明?咱们帮北洋政府澄清也就罢了,袁世凯还拿这样rou麻的文稿让都督照着念,这哪里是澄清呀,这完全是为袁世凯歌功颂德嘛!”王长龄瞥了一眼吴绍霆手里的文件,有些不太乐意的发着牢sao。 吴绍霆手里的这份文件正是几天前在与袁世凯单独会面之后,由总统府秘书处整理出来的讲稿。他起初只是草率的看了一遍,并没有太在意其中的措辞内容,无非只是证明北洋政府与此案无关,充其量多为北洋政府处理此案的态度说两句赞言。“形式”这种东西虽然可有可无,但仍然要分情况,这几天仔细看过文稿,当中有太多腔调让人不舒服,简直都有奴才的嘴脸了。 好在现在并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袁世凯一直希望吴绍霆在北京发表这份言论,但吴绍霆多了一个心眼,坚持要先回到广州之后再做公开通电。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因为文稿的内容,而是他担心袁世凯会不会爽快的兑现这次的协议。 “等回到广州,让邹先生再帮我润润笔好了。”他轻松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之后将文件信手放在了一边。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27章,索回粤北五县 “我也觉得应该改,但是……万一到时候北洋政府收到通电不满意,变卦拒绝把粤北五县交还给我们,咱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到那时都督您已经公开发表言论了,而您跟袁世凯的协议又属于保密,粤北五县的移交也不会公之于众,北洋政府说变卦就变卦,咱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吃哑巴亏呀。”王长龄担忧的说道。 “你说的有道理,毕竟北洋政府前几天已经抓到嫌疑人,案情没有突破好歹也有进展,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不过,我相信袁世凯还不会因为几句措辞跟咱们闹翻天。未来一年里北洋派都会忙个不停,又是大选又是北伐蒙古,袁世凯应该很清楚在这个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