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节 (第2/4页)
好气的说道:“吴都督这是明知故问吗?要是能处理好,我萧耀南也不会舔着脸回到这里来了。” 吴绍霆看出萧耀南心中怨气十足,索性也不再继续装蒜。他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来,不动声色的说道:“既然如此,萧司令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北边去不了无所谓,别看我广东现在庙小,但是里里外外团结一致。只要有耐心、有能力,在哪里不能一展宏图呢?” 萧耀南哼了一声,说道:“我现在是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吴都督你了,你真以为广东有值得期待的前景吗?” 吴绍霆沉思了一下,他突然一转话题,叹道:“现在天色可不早,咱们就不用坐而论道、高谈阔论了。我知道萧司令现在对我还有介怀,无所谓,萧司令若实在无处可去,又不想为广东军政府效力,索性就先在广州安置下来,等萧司令看清楚局势之后再做打算好了。” 萧耀南怔了怔,他心中十分迷惑,吴绍霆怎么偏偏答非所问呢? —————————— 时间很快进入了四月,由于南征军未能及时从韶关撤出的原因,吴绍霆推迟了返回广州的日程,同时将几支没有撤退的部队集合起来,摆出一副对峙的样子。四月二日这天,他分别发了两份措辞锐利的电报,一份去了长沙责问汤乡茗,另外一份直接发到北京,追问中央政府是不是要毁约。 与此同时,北京中央政府也在这段时间颁布了针对吴绍霆的勋奖令,并电请吴绍霆北上,由大总统亲自授予功勋和奖章。 到了四月上旬末,南北的电报才各自传达到彼此之手。 吴绍霆对袁世凯的勋奖早有准备,正好利用韶关问题向中央政府发难。他再次致电北方,一边说了一些敷衍了事的感谢言论,一边又以南征军久据韶关不退为由,拒绝北上。 韶关之事很快引起中央陆军部重视,南北协约刚刚签订,长达半年的大战硝烟总算拨云驱雾,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不和谐因素,这对即将开始着手大总统选举的工作是一个不小的瑕疵。段祺瑞与汤乡茗没什么交情,纵然由海军部的一帮重臣策应,可汤乡茗走马上任直到今天,也着实什么事实都没做,反倒还纵然手下在广东乱来,这是何等的可恨。 按照他的话来说:“汤乡茗毛的都没长齐,要资历没资历,要能力没能力,却把官僚作派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凭什么?” 随后,段祺瑞委任陆军部侍从厅副厅长为特派专员,即日南下长沙,严肃处理汤乡茗玩忽职守、南征军抗命不从的事件。 岑春渲在四月十五日总算从北京返回广州,吴绍霆亲自前往码头迎接。 寒暄一阵之后,众人分别乘上都督府准备好的马车,直接向都督府返回去了。 吴绍霆与岑春渲同乘一辆马车。趁着一路上的空闲功夫,岑春渲把一些从北方听说的消息简略的告诉了吴绍霆,主要还是两件事,其一是段祺瑞严惩南征军的命令,其二是进步党人对这次和谈的不痛快。 卷三:南北对决 第394章,北方带来的消息 “南征军的事只不过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中层军官胡作非为,他们以为曹锟、萧耀南都不在军中,新来的汤乡茗又没有能力,所以一个个眼睛翘到头顶上去了。段祺瑞这次发怒也是情理之中,不过我倒要看看段祺瑞到底能严肃处理到什么程度。”吴绍霆好整以暇的说道,虽然韶关的情况对他有些影响,不过六天前从韶关返回广州,已经足以应证他对这件事的态度不甚严重。 在他看来,南征军这些团长是吃饱了撑着,一群小角色想要演一场重头戏,肩膀上能扛几斤几两都不清楚,只能说是自寻死路。 “不过话说回来,尽快摆平韶关的事,韶关也好快一些进行战后重建。其实说来,大总统把韶关提升为国家院辖市,看上去是要削弱我们广东的实力,限制咱们粤军掌控北大门咽喉,可实际上对咱们未必全是坏事。”岑春渲一路转车转马又转船,几十岁的身子骨不是很好受,但说起话来依然显得精神十足。 “哦?此话怎么讲?”吴绍霆问道。 “院辖市的地位等同于省级地位,就好比我中华民国的那几个院辖市,除了青岛、哈尔滨之外,诸如天津、上海却都是繁华昌盛的大城市。韶关的地理虽然不及广州,可好歹是衔接南北的重要城镇,纵然这大半年来饱受兵灾,可用不了多少时日,必然会引来省内省外的投资建设,到时候说不定能成为广东省内的小上海。”岑春渲分析的说道。 “云公所言极是。只是我仍然有些担心,虽然协约规定韶关城内不得陈兵,可粤北和粤南各执一方,一旦有什么冲突,韶关始终是首当其冲的地方。对此稍微有些远见的商人都能意识到,所以韶关到底能不能有所发展,还真不好说。”吴绍霆叹息道。 “都督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然,这关键还是要看和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