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节 (第4/4页)
的声明,内容是日本政府愿意从台湾出兵,封锁广州海湾,并且在中国政府公开允许的情况,炮击广州城。而第二页则是详详细细列出的条件: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因中国承认日本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兹议定条款如下: 第一款,两订约国互相约定,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至九十九年为期。 第二款,日本国臣民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为盖造商工业应用之房厂,或为耕作,可得其需要土地之租借权或所有权。 第三款,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意方便居住和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 第四款,中国政府允将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矿开采权,许与日本国臣民。至于拟开各矿,另行商订。 第五款,中国政府应允,关于左开各项,先经日本国政府同意而后办理: 一、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允准他国人建造铁路,或为建造铁路向他国借用款项之时。 二、将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项税课作抵,由他国借款之时。 第六款,中国政府允诺,如中国政府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聘用政治、财政、军事各顾问教习,必须先向日本国政府商议。 第七款,中国政府允将吉长铁路管理经营事宜,委任日本国政府,其年限自本约画押之日起,以九十九年为期。 段祺瑞看完这些条约,不禁皱起眉头,日本人在满洲跟前清的王公贵族眉来眼去,这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很显然日本人早有心思在满洲建立自己的势力圈,而前清的王公贵族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这些条约看上去要比英国人提出的要求好得多,可西藏问题是“标”,日本人这些条约可是要在满洲种下“本”,谁知道日本人心里打着什么鬼主意? 他暂时不敢轻易发表意见,试探的问道:“大总统,您的打算是什么?” 袁世凯漠然的瞥了段祺瑞一眼,问道:“你这次北上,难道一点好消息都没带给我?” 段祺瑞怔了怔,心中暗忖:难道大总统是要听我的建议?他刚准备开口说话,可是忽然灵机一动,又感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他说跟英国人或者日本人合作,岂不是把卖国的罪名扣在自己的脑袋上了?他不由对大总统感到心悸,自己身为大总统的心腹,大总统竟然会这样设圈套对自己?但是话又说回来,看来大总统确实有心思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只是不方便亲自说出口罢了。 “大总统,现在问题在于咱们究竟是战还是和?战或者和,这都得由您来做出最高指示,接下来我们才能着手安排后续事宜。”他圆滑的说道。 “战或者和,我倒要看看吴绍霆有没有那种决心。”袁世凯喃喃的说道。 一直站在门口不做声的徐树铮,听着大总统跟陆军总长的谈话,心中不由有几分忐忑,虽然他希望大总统能继续打完这场战争,但前提是凭借北洋军的力量,而不是出卖国家利益换取不可靠的援手。对于他来说,这就是引虎驱狼的自毁之策,犯不着做这样的牺牲,毕竟这是中国内部自己的事情。 好几次他都想要开口发言,可是自己能站在门口已经算是不错了,哪里还敢造次。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他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卷三:南北对决 第376章,泄露 北京的气氛突然有了变化,正月初十过后,京城不少报纸都在报道广东战争即将言和的消息。茶楼小肆,饭馆酒店,人们闲其无聊的议论都在广东议和的焦点上。除此之外,不少社会名士也公开发表文章,呼吁南北停止交火,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消除误会。在这些名士当中,自然有岑春渲特意前去拜访的京师大学堂校长严复。 严复的呼吁文章由多家报纸转载刊发,不仅仅因为严复是学术教育界的泰斗,更重要的是严复在文章中说的头头是道,甚至认为北洋政府当停止内战,转而调集国军北上入蒙,平息库伦的叛乱。 不少政治评论人士也支持严复的观点,如今正是大总统的大选越来越近,袁世凯大总统更应该收拢内战的不利影响,转而为维护国家权益做实事,这样才能成为人民拥护、国家需要的中央领袖。 一时间,这种忽悠此起彼伏,就连不明事理的老百姓们也都跟风相谈,舆论的势头渐渐一边倒。而北京的舆论直接影响到全国的时事观点,几乎就在这几天的时间内,天津、上海、武汉等地都在纷纷议论,仿佛停战已经是势在必行的结果。 推动这一系列舆论声势的人,岑春渲只是其中之一,他在抵达北京的第一天约见的几位好友,目的就是要利用他们的人际关系买通京津一带的报馆主笔,利用报纸制造这种气氛。但是归根结底最重要的策划人,依旧是远在广东的吴绍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