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节 (第2/5页)
的“四省不能齐发制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北洋内部的派系利益分化。 焦达峰比起李烈钧、李虎不知差了多远,曹锟在湖南整编军队的时间也比李纯要充裕的多,可到最后他只有五个团外加两个临时团的兵力,并且只有三分之一是北洋正宗;而李纯在江西则有两个混成旅外加两个团,战斗力相差的不是一个级别。 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心腹臂膀,所以大总统当然更偏心于第三镇。 第一镇原本是清廷的嫡系部队,如今改旗易帜,可依然不是大总统的嫡系,自然没法跟第三镇去比。 十二月三日,曹锟去了一封电报给萧耀南,道:“事已至此,公当尽力保全颜面,吾已有断腕之决心,虽不甘而亦往。江西李纯已有动向,不日友军即达。或可坚持之处,一定不可轻易言弃。待到广东平定之日,我等虽无战功亦有苦功。” 萧耀南收到这份电报之后,心中算是有数了。他在两天之后,从宜章县发兵支援老坪石镇,意图重新打通深入粤北的交通线。 卷三:南北对决 第312章,乐昌大败 李耀汉第八团收到萧耀南从宜章县发兵的消息之后,果断选择了撤退。 并非是因为第八团畏惧萧耀南手里的两个临时团,如果李耀汉与许海英的第九团配合作战,对付萧耀南的亲征还是很有把握的。 只是韶关师部发来了新的作战指令,要求李耀汉部与孙继直部、刘永浩部联手,合围乐昌县,一举将乐昌县夺回,并且全歼乐昌县征南军主力。 自蛇岭战败之后,征南军主力已经残废,好不容易退回乐昌县,非但不能解决自身危机,反倒牵连恶化了乐昌县的局势。 由于老坪石镇被阻隔了足足一个月,后继的军粮物资供应不上,乐昌县原本一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外加两个辎重营已经捉襟见肘。现在蛇岭又撤下来缺粮小半个月的五个营,而且还是毫无士气的残废营,一下子增加了一倍的负担。 尤其是骑兵营,八百多匹战马每天吃的比人还多,更重要的是马料早就空了,喂养战马的食物还是从人嘴里抠出来的。 军粮没了只能去抢民粮。进入十二月以来,乐昌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兵痞子们隔三差五就会来扰民,能抢的都抢走了,稍有反抗直接当场格杀。一时间乐昌县民怨载道、民愤难当,身为广东人,竟然要蒙受北方人的凌辱,这种仇恨已经超出寻常。 十二月五日,孙继直和教导二团从西南、东南两个方向抵近乐昌县。当天傍晚,李耀汉团也出现在乐昌县北方。 乐昌县顿时遭到三面包围,据守在乐昌县的十个营征南军人心惶惶,虽然他们在兵力上勉强还有三千多人,可是真正的战斗力充其量还不如粤军一个半团。 征南军高级军官相聚一处,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死守乐昌,等待萧司令的支援。一旦萧司令从北面杀到,城内与城外可以发动一次夹击,打掉在北面的粤军第八团,到那时候局势就会转危为安。 这一晚粤军没有发动进攻,但是却暗中进行了另外两项行动。 教导二团抽调了五名精锐的狙击手,按照在梧州狙击莫荣新部的斩首行动时的规格,也将这五人小组称为“隐刺小组”。五人乔装打扮,带着拆开的狙击步枪混入了乐昌县城中。当然他们不可能堂而皇之冲入敌人司令部,只是在司令部门外主要的街道一旁潜伏了下来。 另外一边,第八团也派出了几名士官混入城内。不过这些人并非狙击手,他们的任务是策动乐昌县人民暴动。 乐昌县人民在得知革命粤军已经打回来时,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经历过北洋军的灾难之后,老百姓们才真正明白革命粤军的军纪和风范。即便粤军不派人前来联络策动,老百姓们早晚还是会爆发反抗。 经过一番周折,在十二月八日乐昌县爆发了一场起义。由城中会党组织破产的农民、商贩,靠着十几条破枪和大部分农具,向城中南征军营地发动了冲击。暴动的人数从一开始只有几百人,到中午时迅速发展到三千多人。 起义的老百姓们从各自的乡镇自发集结,袭击驻扎在最近位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