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节 (第2/5页)
跟北洋军的第一仗打得太伤,只怕省内的民心一定会跌入无法挽救的深渊。 他深深叹了一口气,坚定不移的说道:“这一战本来就是破釜沉舟,不成功则成仁。崇石,我跟你不一样,我若失败则是万劫不复,你们还有另谋出路的余地。” 何福光皱了皱眉头,严肃的说道:“都督你这是什么话。自广州首义伊始,我们这些新军出来的人一直追随都督,此一役无论胜败,我们都将追随都督到底。” 吴绍霆看了何福光一眼,他知道何福光有一些惶恐的感觉,刚才那番话是一种试探,至于试探的目的仁者见仁。他微微点了点头,放缓了语气说道:“就先这么安排。其他细节由你这个总参谋长来决定。” “是!” 韶关城越来越不安宁,大战在即的压迫感与日俱增,很多大户人家已经从城里迁到乡下避居。许多工厂日渐萧条,要么是工人南下另谋出路,要么是工厂南迁避难。珠江江面上的来往船只十分繁忙,早已超越了日过千帆的境地,唯独月初由广州北上而来的“广利”、“广贞”、“广金”、“广玉”四艘炮舰,如同磐石一般占据港位,一副雷打不动的姿态。 如今韶关城内街道上最常见的人,就是挎着枪的士兵和军用马车,从早到晚,无时无刻都有最新的调动命令发生。在粤桂战争结束之后,韶关就成了全广东屯兵最多的城市,一批批运兵船顺江而上,一车车物资接连不断的进出城垣。 第一师和第三师的师部陆续在城中设下,韶关县长陈光壁忍痛送出了自己苦心搜罗两年之久的上好别业,提供给莫擎宇和韦汝骢做为师部据点。两处别业相隔不远,方便师部之间建立统一的指挥通讯线。 广州还没有派下明确指令成立前敌司令部,统一两个师的指挥调动。最高指挥机构依然还是都督府参谋总部。好在第一师和第三师尚且还没有权力交叉的地方,暂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莫擎宇和韦汝聰二人关系也算不错,就算有命令冲突之处也能很快协调一致。 团级作战单位早已经下派出去,主要以乐昌为第一线战区,分别在乐昌县、仁化县、始兴县、南雄县、连州县和乳源县六处布下团部。 十月二十八日,湖南南征军从宜章县进发,在老坪石镇与粤军一个连的驻军发生小规模交火。北军没有发动强烈进攻,只是每隔一个小时向粤军防线上打两发炮弹。而这个连的粤军也没有打算死守阵地,午时过后,连长主动下令悄悄撤退,任由北军浪费炮弹。 驻守乐昌的粤军第七团早已经在乐昌北郊布下堑壕,堑壕由西南向东北延伸,将衡阳至韶关的官道横切阻断。孙继直自认为自己不擅长打阵地战,第七团也没有多少像样的工兵,这道堑壕防线还是从教导二团借来的工兵队修筑而成。 老坪石镇不过是一个观察据点,第一场真正的作战战场依然是在乐昌。 不过从老坪石镇撤退的粤军连队并没有返回乐昌,只派了通讯兵汇报了情况,连长果断下令迂回到东边的山林里隐藏起来。除了观察任务之外,这个连还肩负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根据北军的布局开辟一条敌后线路,引导十一骑兵团潜入湖南省内作战。 直到两个小时后,北军先头部队才发现老坪石镇的粤军早已撤空,于是部队顺利占据了这个小镇子。向本地人打听粤军的去向,无奈方言不通,只打听到乐昌有不少粤军。 此时已临近傍晚,北军不敢贸然深入,于是在镇子附近设下营部,派出侦察兵和细作慢慢往乐昌方向推进摸索。天黑之后,第一批侦查兵回报,粤军一个团的兵力在乐昌外设下堑壕,明显是要以阵地战阻击北军南侵。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郴州前敌指挥所。 萧耀南没有根据这个情报得到新的想法,正如同他之前所料,粤军势必会凭借熟悉的地理以堑壕防线为主要防守。对付阵地战他有一定的心得,只可惜曹司令在长沙催得紧,不希望前线的战事出现僵持的局面,所以部队继续南下要冒一定风险。 “曹司令都让汤乡茗给逼急咯。” 他看完了来自前线和长沙的两份电报,心里忍不住偷乐了起来,或许这看上去有些幸灾乐祸,可是面对兄弟阋于墙的内部政治争斗,他怎能不嘲笑一番? 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过了晚饭的钟点。萧耀南没有胃口吃饭,直接召集了部将布置作战任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