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恋人_第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节 (第2/3页)



    当我赶到公安局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刑警队里除了值班的警官,办公室里冷冷清清的。

    我们的谈话还是在上次那间小屋中进行的。负责到w市调查的是刑警田建立,他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有活力,有热情,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侦查经验,正是刑警的“当打之年”。之前,他和我也曾经合作过,虽然并无深交,见面却也没有任何的隔阂感,这样就少了很多令我生厌的寒暄,谈话可以直奔主题。

    “小田是下午刚下的火车,都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回队里了。”不知道刘静生是在向我继续表达着他的诚意,还是在肯定田建立的工作。

    “张法医,刘队,这次收获不小。”田建立大口喝着水,嘴角却含着笑容。

    “行了,快说说看吧!”刘静生似乎非常关心田建立的调查。

    “死者殷寻,一九八三年出生,二十八岁,是内蒙古一所普通大学的新闻系毕业生,四年前大学毕业后便到《时代传媒》当了一名记者。”

    “w市和s市这么远,他难道有什么采访任务才被派到s市的吗?”刘静生皱起了眉头。

    “是这样的,死者其实并不是杂志社的在编人员。”

    我听到这里,心头一震。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又是我不曾知道的情况?他对我到底还有多少隐瞒呢?我的心情此时有些矛盾。

    “与其说死者在为这家杂志社工作,不如说他们彼此间是合作关系。死者一直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贩卖给杂志社,获得高昂的收益。”

    “《时代传媒》主要是刊登什么内容?”刘静生问道。

    “刘队你可能不太喜欢看杂志之类的刊物,《时代传媒》可是近几年很火的一本杂志,它是一本综合类杂志,主要刊登社会的热点,里面还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评论,很受青年读者的欢迎。他们发行做得也很好,杂志几乎在各地级市都有销售。”田建立说着便从包里掏出了一本《时代传媒》,“这是我回来时,在s市火车站买到的,是最新的一期。”

    刘静生接过了那本杂志,看了又看。杂志十六开大小,封面上印着一座小桥,桥上是一些农民背着厚重的柴薪,农民们的脸看上去很沧桑,表情也很无奈。刘静生翻了两页就把杂志放到了我的跟前,然后转头对田建立说道:“这杂志社也够抠门的,也不说送你一本。”

    田建立刚想回话,却被我接过了话头,“死者都给杂志社提供过什么信息?”因为我从来没听他说过他和杂志社还有这样的交易,他的事情我还有多少不知道呢?

    田建立拿出了一个小本,一边看一边说道:“四年间,死者给杂志社提供了大量的照片。”

    “照片?只是照片吗?”我有些奇怪,便向田建立大声问道。

    田建立又看了看小本,“还有少量的文字信息,但是大多数都是用来描述或解释照片的。”

    “都是些什么内容的照片?”刘静生问道。

    “很杂,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几乎什么样的照片都有,看来死者去过很多地方。”

    “这些照片你都看过了?”

    田建立点了点头,“我让杂志社将过去刊登过死者照片的杂志都挑了出来,因为这次我是一个人去的,杂志太多了,自己搬不回来,所以就叫杂志社用快递给咱们寄过来,估计就这几天吧。”

    “我就说嘛,杂志社不会这么小气的!这个杂志是半月刊,四年的杂志差不多一百本,数量相当庞大啊!希望能从这些杂志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刘静生对田建立的工作表示肯定。

    “遗憾的是,据说死者为杂志社提供的照片数量是刊登的照片数量的十倍,也就是说杂志社只采用了十分之一左右的照片,而其他没有被采用的照片,杂志社也没有留底,都处理掉了。”

    “杂志社给死者的报酬是怎么样的?”

    “相当丰厚的报酬!采用一张照片,杂志社就会向死者支付一千元的报酬。”

    “死者到各地采风的火车票和住宿费,杂志社不予报销吗?”

    “我问了,不管。”

    “支付的明细你查到没有?”

    “我都记录在了本子上,最少的时候一个月一千元,最多的一个月七千元。”

    “还真是笔可观的收入!”

    “死者每个月都会提供照片给杂志社吗?从没有中断过?”

    “只有一个月没有提供,是前年的七月份。”

    刘静生听到这里,看了看我,“张法医,我记得你在法医鉴定报告里提到过死者的后背上有条长长的刀疤,你觉得那个伤疤是在什么时候留下的?”

    “具体的时间无法判定,但就刀疤的深度来看,应该是近几年的事情。”我心里很清楚,殷寻恐怕是因为刀伤才停止给杂志社提供照片的,没想到刘静生这么快就洞察到了这一点。

    刘静生听完我的解释后点了点头,回过头来继续询问田建立:“死者是通过什么渠道给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