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2.佛偈度人 (第3/3页)
和尚顿了顿,垂眼道:“阿弥陀佛,这杀戒……迟早是要破的。” 待逆军兵临悬川关之下,悬川关不敌逆军之时,谁能旁观呢? “杀伐加身,这无边苦海,老衲此生是渡不过了。”元智和尚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也罢,也罢!风行阁若是得了那刀的下落,可去三十里外的西面儿山前坡寻老衲,阿弥陀佛。” 说着大步而去,秋景看着老和尚的背影,缓缓展开折扇,示意身边属下继续在废墟里寻找有用的线索。 “阁主,发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 *** 元智没有施展轻功,他一步步地走上了山坡。 草鞋磨得只剩下一层快要破掉的皮,面容多添了几分枯槁,他就像一株落光了叶子毫无生气的树木,下一刻就会死在烈阳之下。 行脚僧也是苦行僧,他们边走边诵经,元智跟他们不同,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走着路。 对一个武功高手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不运真气,任凭脚掌磨出老茧,被尖锐的石头割破,走过被太阳晒得guntang的地面,趟过遍布碎石的溪流。 这样的速度自然快不起来,元智来到昨夜跟墨鲤约定好的地方时,已经快要正午了。 太阳越升越高,常人走在这样的日光下,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会汗出如浆,衣服像水洗过的一般。 元智的额头不见一滴汗珠,他正要找块地方休息,耳朵忽然一动,循声望向前方一棵高树。 “……” 一个粉色的人影? 不,是穿了件一块红一块粉的衣裳。 元智老僧愕然张口,显然想不到前朝国师是这样的人。 孟戚踏着树梢缓缓步来,罗袍随风飘摆,衣袂翻飞。 元智呆滞了数息,这才想起来合掌见礼。 “阿弥陀佛,敢问可是孟国师当面?” “不错。” 孟戚一步迈出,落地无声。 他努力忘记自己穿的衣服是什么,只镇定地望着元智。 元智和尚见他负手而立,神华内敛,气质超然,浑不似世间之人。 就是这衣服,着实一言难尽…… “我观大师愁绪百结,似有碍难之处?”孟戚是远远看着元智和尚走过来的。 跟昨日比起来,今天的老和尚气息更显朽枯,眉头紧锁,像是陷入了解不开的死结。 元智叹道:“老衲思及悬川关危局,倍感焦心。此番来见国师,老衲心知唐突,又不能不来。” 孟戚略一沉吟,摇头道:“大师着相了。” “国师?” “大师瞧我这件衣裳如何?” “这……” “缫丝成罗裳,掷之茜草缸。人言色驳杂,红尘历劫殇。” 元智闻言大震。 缫丝人千辛万苦从茧里抽出的丝,千丝制成绫罗,放进有茜草的染缸里染红,才有了这件衣裳。人人都说它颜色斑驳难看,这深一块浅一块不是褪色,是它历经世间劫数留下的痕迹。 元智出家多年,自然听过许多佛偈,也跟很多人说过佛偈。 从未有比这句令他心神震动。 换了旁人所说,就只是普通的佛偈,可是孟戚穿了这么一件反常的衣裳,施施然地说了这番话,令人想到这位国师的经历,可不就是红尘历劫殇吗? 身为楚朝开国十四功臣,文治武功均是万中无一。 这句佛偈说的不是衣,而是人。 ——千辛万苦剥茧抽丝制成的衣裳,可惜鲜艳夺目的红,随着年月转换,褪成了斑驳难看的样子。 物是人非,更余何物? 让衣裳失色的,是人言,还是光阴? 元智和尚想到自己这番前来是要打探孟戚是否有复国之念,会不会支持遗楚三王掀起新一波兵戈之祸,顿时生出无尽惭愧,慌忙合掌念了一声佛号。 这样的人有大智慧,能得大解脱,远高于己。 元智和尚一念未毕,又想到悬川关即使度过此次危机,天授王野心勃勃,圣莲坛为虎作伥,更有祸国乱民之力。 天下大乱之日不久矣,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却终归要步入这杀伐劫数。 可这一切,如佛偈所说,不过是必经的劫数。 只要心念未变,衣在身上,何惧人言?何惧破戒? 想到此处,元智老僧周身气息骤然一变,顾不得招呼一声,当即盘膝打坐。 暴涨的悍武之气震得群鸟惊飞走兽奔逃。 孟戚:“……” 在远处等待,结果被这股气息惊动赶来的墨鲤:“……” 良久,墨鲤难以置信地问孟戚:“这件衣裳丑得元智大师见了心神俱震,甚至武功都突破境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