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节 (第2/3页)
太傅之位交给谢家人。他是先帝看重的老臣,若借机向陛下举荐人选,必定能成。” 苻玄明白了,连忙去办。 卫屹之在车内坐了许久才吩咐车夫继续走。 说到底,他始终和谢殊是政敌。 桓怀庆果然派人去了相府,但等到天黑也不见谢家有人来,忙将孙儿叫到跟前,让他亲自去谢家走一趟。 桓廷抹干眼泪,跨马出府去了。 苻玄自然拦不住桓廷,谢殊很快就收到消息,立即赶去见桓怀庆。 “谢家可有能用之人?”桓怀庆躺在床上,气若游丝:“我早已写好奏折,只差填个名字,只要丞相说个人选就好。” 谢殊皱着眉在他眼前踱步。 太子太傅是八公之一,位高权重,最重要的是在太子废立的关键时刻能起作用。皇帝对废太子的事绝对没有死心,一旦得到这个位子,今后绝对事半功倍。 可她想破脑袋,竟想不出一个能用的人来。 桓怀庆看出端倪,叹了口气:“我已尽力,不管此事是否能成,都请丞相以后对桓家多多照拂。” 谢殊郑重地点点头:“太傅放心,本相谨记在心。” 回到谢家,谢殊一夜都没睡好。 本以为桓怀庆还能再拖两天,哪知说没就没了,谢殊正准备早朝,听到消息后更加心急。 早朝时,皇帝因此也心情沉重,再想想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太后,更觉生命无常。 感慨完了就该议论正事了,有大臣适时地提出了重选太傅的事。 几乎所有人都将视线投向谢殊,认为她会提出人选,哪知最先出列的竟是大司马。 “微臣有个好人选。隐士荀丕是先父老师,文采品行出众,陛下不妨召他入宫。” 皇帝皱眉道:“他是隐士,如何召的来?” 卫屹之道:“微臣已经亲自去请了他,他也答应了。” 谢殊立即扫过去,暗暗咬牙,最后心一横,出列道:“微臣倒不觉得荀丕合适,倒是会稽刺史王敬之可堪重任。” 三四章 荀丕德高望重,王敬之身家显赫,都是不错的人选。 皇帝撑着额头犹豫,大司马这方已经跪了一地的人,大多是武将,不得不重视。可谢殊这方也不甘示弱,跪的人数更多,因为光禄大夫王慕领着王家势力也参与了进来。 皇帝明白卫屹之是想控制太傅一职以达成废太子的目的,他也乐见其成。可是王敬之做了太傅,辅佐未来君主的功劳会重振王家,世家之间也会愈发平衡。 谢殊看他神情就知道他在左右为难,拱手道:“陛下不妨问问太子自己的意思。” 皇帝看她一眼:“也好。” 谢冉将太子哄得好得很,问他的意思就等于又给王敬之多了一份支持。不用等太子出列禀明心意,卫屹之就知道自己已经败了,而这次是皇帝默许的。 果然,太子点的人的确就是王敬之。 中书监袁临领旨去下诏令,祥公公高唱退朝。站在文官之首的谢殊看了一眼武官之首的卫屹之,拂袖而去。 骠骑将军杨峤看到这幕,走到卫屹之身旁道:“丞相这是犯傻了不成?怎么将好好的机会让给王家了?他莫非忘了王敬之与您交好?” 卫屹之冷笑:“王敬之并非与本王交好,只是想与本王联手,如今他有了重振王家的机会,再不需要联合本王了。” 杨峤皱眉:“难道丞相是故意的?” 卫屹之抿了抿唇,没有回答。 谢殊将王敬之调回都城绝不是临时起念,一定是早有计划,只是刚好遇到了这次机会而已。这段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