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伊朗 (第15/17页)
御敌人的进攻。最有趣的一点是,城墙居然分为七种颜色,从外向里分别为白色、黑色、紫色、蓝色、橙色、银色和金色。最中心的城墙由黄金包裹,而戴奥凯斯的王宫就在这座黄金城墙之内。 然而,后人根据众多史料推测:哈马丹和两河流域的城市一样,没有七道彩色城墙。取名哈马丹是含有“聚汇之地”的意思,一是因为它曾是米底帝国的政治中心,二是因为此乃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维持着东西方繁荣的国际贸易。米底帝国灭亡之后,哈马丹相继成为古波斯历代帝王的避暑夏宫。到了帕提亚王朝、萨珊王朝,哈马丹把“桑格·希尔”作为古城的标志物,即石狮子。它在伊朗历史上兴盛了2700多年,直至今天仍然是伊朗最主要的城市。 伊玛目·霍梅尼广场 现代的哈马丹由德国建筑师卡尔·弗列茨设计,城内有六条笔直大道,从伊玛目·霍梅尼广场向外辐射,构成了新市区。它是伊朗西部的贸易中心,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区,主要经营轻纺工业,但手工作坊也仍然存在。由于地处阿尔温德山坡下,多条高山河流流经哈马丹,年年浇灌着这一片土地。哈马丹也随之慢慢形成伊朗著名的农业区,不但以盛产粮食和水果而闻名,而且成为伊朗农牧业生产的中心。 那么,哈马丹古城究竟有没有黄金之墙?它在各个时期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这些问题目前无人知晓。若是能够挖掘深埋于地下的哈马丹古城,也许后人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 ◎陵园之城 尽管重重迷雾掩盖着真实的历史,哈马丹仍然会显露出些许微光。从那些杰出人士留下的痕迹里,人们仍然可以想见这座城市曾经拥有的荣光。早年时期,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即在这里成长,又从这里走出,开创伟业。 以斯帖和马尔杜蔡被安葬在哈马丹。以斯帖是苏萨的犹太裔皇后,也是古波斯帝国薛西斯一世的妻子,马尔杜蔡是她的叔父,为二人修建的陵园是犹太人在伊朗最重要的瞻仰圣地。不过也有人认为,此处安葬的可能是另一位犹太裔皇后。 以斯帖皇后和马尔杜蔡写信给犹太人 以斯帖和马尔杜蔡陵园 中世纪时期,举世闻名的波斯科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和哲学家阿维森纳长年居住在这座城市。他是一位天才,能够熟练背诵全部《古兰经》,被称为“精通多学科”的科学家。1952年,人们在他的墓地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陵园,然后又在附近建起了一座图书馆和小型博物馆。 11世纪上半叶,哈马丹出现一位神秘主义派诗人,名叫保保·塔黑尔。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广为传诵,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此建起了一座保保·塔黑尔广场,并将他的陵墓设计成呈火箭形的纪念碑。 阿维森纳墓 墓上方的纪念塔由12根石柱组成,代表阿维森纳懂得12种学科。阿维森纳被誉为中世纪阿拉伯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在医学上对世界的影响更是显著。 保保·塔黑尔陵墓 陵墓位于哈马丹城北部,在一处公园里,被鲜花和曲径环绕,环境优美。 拱拜德·阿拉维扬是一座12世纪塞尔柱时期的陵园,后来由阿拉维家族掌管,这个家族曾统治哈马丹长达两个多世纪。陵园有两个位于塔内地下室的墓葬,可以通过塔内的盘旋楼梯走下去。陵园内部是灰泥装饰,外墙上绘有复杂的几何图案与花卉图案,以及一些古老的铭文,它是哈马丹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处遗迹。 除了陵园,哈马丹还保存着其他几处有名的历史遗迹,比如石狮子、塞琉古王朝庙宇废墟、甘奇纳麦岩刻、勃尔杰·古尔邦,以及各类古波斯的金银器皿、金银书版等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历史遗物,虽然不足以展现哈马丹的过去,但完全可以证明此地曾是一片历史悠久、荣耀于世的古老都城。 保保·塔黑尔陵墓穹顶 加兹温 从王都转身而来 加兹温位于伊朗西北部,是加兹温省的省会。这座城市地处厄尔布士山脉与扎格罗斯山脉的交汇处,是从德黑兰通往伊朗西北部、黑海和伊拉克的一个重要节点。16世纪萨法维王朝期间,加兹温在塔赫玛斯普一世的统治之下定为王都。但和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大不里士等古城相比,它只能算是一座年轻的王都。 礼拜五清真寺的尖塔 伊朗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这样的尖塔一共有两座,被称为宣礼塔。 ◎两座清真寺 加兹温城里有两座清真寺非常有名,一是礼拜五清真寺,一是先知清真寺。礼拜五星期寺又叫乔麦·卡比尔清真寺,它的中心大庭院里有四座“伊旺”,位于薛哈道大街以西。南面的“伊旺”里有一座用特殊大理石建成的“米哈拉布”。“米哈拉布”具有类似磁性吸力的表面,可以吸附卵石,孩子们常在上面玩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