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节 (第3/4页)
则天皇后掌握实权的龙朔二年算起)。此后这些女人继承了则天皇后乱政的一面,少有则天皇后治世处政的积极手段,遂使吏治更加败坏,政纪愈发松弛。韦安石、姚崇、宋璟、郭元振等人所以心向李隆基,除了他们想维持李唐天下之外,更在李隆基身上寄托了彻底终结女主天下的理想。他们虽为相王府属,然李旦动辄受meimei太平公主的左右,令他们实在瞧不出希望。 太平公主自尽而死,李隆基可对外宣布姑姑畏罪自尽的讯息,如此李隆基就可免去弑姑的名声。不过李隆基对姑姑的儿子们却不客气,除了薛崇简以外,将其他儿子及其后代全部斩杀,以绝后患。 薛崇简因为数谏其母,并因此而挨了打,所以李隆基免其死罪,赐其姓李,官爵如故。太平公主的家产被籍没,就见其财货如山积,珍物溢于府库,至于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之数年不尽,李隆基由此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浮财。 且说张说居洛阳离京城不远,可以数日回京赴任,而刘幽求与张暐远在桂州,刘幽求虽被授为尚书左仆射,待他行到京城,也要好长时间。 这日景阳钟声起,净鞭三响,百官依序集于太极殿中。李隆基今日身着玄冕,端坐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拜。 李隆基令众人平身,然后叹道:“哦,今日又复如是,人员还是参差不齐啊!张卿,刘幽求现在行到何处了?” 张说出班奏道:“陛下,昨日驿传来的消息说,刘仆射已行到襄州地面,再有数日就可行到京城。” 李隆基道:“如此就好。你现为中书令,又代为署理尚书省,这一段定将你忙累得很了。” “微臣谢陛下关爱。” “你有事要奏吗?” “这里有一道吏部的奏书,需陛下今日定夺。吏部以为,朝中百官中昔日或被太平公主压制,或依附太平公主者,应当加以甄别。” “如何甄别?” “吏部以为,凡依附太平公主者,应该黜之;凡被太平公主压制者,应该陟之。” “嗯,不要说吏部以为,你应该有自己的主意。” “臣以为吏部所言甚为有理,应当准奏。” 李隆基闻言默然。 魏知古此时也出班奏道:“陛下,臣有话说。” 李隆基颔首,示意他继续说。 魏知古奏道:“陛下,微臣以为吏部所奏失于简单。不能以太平公主善恶所至而划线,如此就混淆了用人标准,且后患无穷。” “嗯,说说你的理由。”李隆基脸上有些笑意,看来有点赞赏魏知古之言。 “臣以为人之性情,在乎大势。昔太宗皇帝于贞观之初,定下了‘教化天下’之策,天下臣民依圣贤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甚至如封德彝这样的隋朝小人也改劣行走正道。然薛怀义、张氏兄弟弄权以来,此后又有韦庶人、悖逆庶人及太平公主相继干政,遂使纲纪大坏、道德沦丧,人们若不趋炎附势,难以在世上立足。臣想说的是,譬如跟随太平公主之人,虽有窦怀贞与崔湜这些无耻之人,也有一些被动裹挟其中的无奈之人。” 张说禀道:“陛下,臣以为魏侍中所言有些偏私,他如此说,实为一些小人开脱。此前乱世虽黑暗,毕竟还有狄仁杰、韦安石这样的人坚持正义,未被时势所逼。” 李隆基摇手说道:“让魏卿说完。” 魏知古接着道:“张令说得对,不管是我朝还是此前的历朝中,不乏有比干那样的忠臣。如狄公与韦公这样不坠其志,实为忠义所在。然这种人与人群相较,实在少之又少,有句话叫做海纳百川,陛下用人须兼收并蓄,用人所长,除大jian大恶者,应该原谅那些盲目随从者。” 李隆基点头道:“魏卿所言,甚称朕心。朕为皇帝,若心有偏颇,用人时以人划线,与前朝又有何区别?张卿,吏部所奏,朕不准。” 张说道:“魏侍中昔日也随太平公主,那么太平公主党羽中定有人与魏侍中亲善,魏侍中今日维护他们,也算合情合理。” 魏知古有些恼火,然想起张说等人迭受太平公主压制,并被贬出京,其心中定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