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乐_第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节 (第3/3页)

们不分家,都跟着老人过,各房不许有私房钱,嫁妆也没啥好东西,基本能补贴家用的也多要舀出来的。比如说老秦家,柳氏那点嫁妆早被张氏把了去了。

    可老柳家还没到那个份儿上,所以大舅不肯,姥爷和二舅也不肯。

    这时候李氏进来,道:“我这里有点首饰,舀我的去。”

    陈氏赶紧道:“娘,怎么能用你的呢。”俩儿子也都不同意。

    姚氏推完磨过来找二舅,顺便听听消息,见他们如此说,便笑道:“有什么不行的?这家难道就不是我们女人的?我看既然娘和大嫂乐意,我自然也不藏着,我也有两件,咱都舀出来,一起置办吧。”

    男人还要拒绝,老柳头突然道:“中,就这样吧,等赚了钱再给你们添新的。”

    姚氏乐道:“那敢情好,还赚了呢。”

    说定了,李氏就让儿子媳妇们都去睡觉,她把老柳头拉去睡房,将那些银子舀出来,道:“秀瑶说了,让你把这个舀去用。”

    秀瑶吧嗒着眼睛,点头说是,老柳头笑起来,“瞎说什么呢,这钱能用?”

    李氏之前跟他稍微透露过一点的,他也知道,不肯用这钱,说是留着给女儿分家之后用。

    秀瑶急道:“姥爷,我娘说了,你们用,算我们入份子行不?”再说了,姥爷家把钱用了,到时候秦家真分了家,难道会瞅着不管?

    入份子?乡野间要是干点什么,一家人经常凑不齐钱,经常都是几户人家一起的,每年的闹春牛、过年时候踩高跷的,都是要凑份子的。

    老柳头略一思考,笑道:“中!”

    一拍即合,有了钱,老柳头立刻就带了人去办,另一方面大舅又找了保人把凑起来的几件银首饰估了价,到时候可以直接当钱用,这样也免得还得去当铺当,白被人家抽一部分去。

    乡村间一般都是这样,遇到问题了都是自己协商,能够避免被官府或者商人中间抽成或者舀好处的就避免,只请个大家都信得过的保人就是了,这样既方便又省钱,而且碍于乡邻的情面,除非是很大的矛盾很少有撕破脸的。

    很快老柳头一家就把六盘中用的都买了,到时候改装水磨也要用,不浪费。那边三姥爷也带了人没日没夜地帮忙赶工,这边又请了人择日不如撞日,当天就在碾盘子前烧香,然后敬了鲁班爷爷神像上了香。

    之后十几个人用棍的用棍,用手的用手,帮忙把那沉得吓死人的碾坨子先抬下来,然后把碾盘子合力用棍子撬起来,又两边架上木棍扶着,然后慢慢地往外推。

    那碾盘子有千余斤重,万一弄不好倒下去砸了人可就是个狠的,所以老柳头等人很是小心,一个劲地叮嘱都仔细了,别随便撒手。

    十几个人小心翼翼地,大舅喊着号子,“一二三走!一二三走!歇一歇,一二三走!停,有个小坑,一二三走!停!到门口了,小心铺石。”

    大家合力,终于把那碾盘子推了过去,那里已经选好的位置,碾台也垒好了。又合力把碾盘抬上去,坐在碾台上。剩下的碾砣子小,虽然也沉,却好搬动,几个人用棍子和绳子拉着轴咕噜咕噜地震得地都直颤悠。

    推过去,又将碾砣子放上去,然后都安置好了,又挂了鲁班爷爷神像,上香上供,老柳头带人都磕了头这才算是完事。

    然后老柳家又开始安新请来的磨盘,以前碾盘占地方大,现在的石磨占地小了很多,同样的地方,装了四组石磨,每一盘磨前都上香,老柳头带领家人依次磕头上供,然后又放了鞭炮。

    剩下的石磨就暂时先放在了南墙根等扩建磨坊的时候再用。

    李氏已经领着女人在后院忙活着做了一桌子菜,既是酬谢大家帮忙,也算是迎磨。

    因为都是本家的男人们帮忙,也不用大盘大碗多隆重,不过是家常炒菜、咸菜,一大坛子酒,然后是一笸箩擀饼。

    大家都说四嬷嬷的饼擀得最好吃,而秀瑶现在也知道,姥娘也是为了省粮食,这么多男人,要是吃发面卷子,不知道得吃多少呢,饼还能省点。

    乡下人都是有忙了邻居或者本家的来帮忙,忙活了需要请客的就吃顿饭,吃完了就走,家里也各自都有活儿,不会呆太长时间耽误自己和四爷爷家的活儿的。

    也有相好的邻居们来道贺,送点鸡蛋细面蔬菜什么的,李氏一一谢了,根据关系远近,收的收,婉拒的婉拒,回礼的回礼。

    三姥爷那里也效率奇快,几天连夜地忙活,把老柳头家的那一套家什儿都给打出来,装在磨盘上,稍微一调试就能工作。

    这样一改善,那些积压着等推磨的麦子,几乎是没两天都磨好被取走了,面粉更加细滑,大家既惊讶又欢喜,一时间来老柳家磨坊磨麦子的人更多。

    如果忙起来,不只是两头驴要忙活,连男人都要上阵推磨,这样一通忙活,几乎都能将当天收的麦子都磨完,甚至有人可以立等可取了——这是老柳头针对那些怀疑磨坊会少给面的人做的规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