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3页 (第2/2页)
您才对。相信您在这段时间里,已经见过了无数比我更加精明的中间商。您一直坚持契约,一直没有放弃我……” 说到这里,阿布竟然有点儿说不下去了,他一直反反复复地考虑:他阿布,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到伊丝塔小姐的青睐。 伊南好奇地睁大眼睛:“可是您和作坊是签了契约的呀?难道还能不顾商业道德,砸毁契约吗?” 现下的契约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所以伊南不说“撕毁”,说“砸毁”。 阿布叹了口气,却又赶紧向小姐笑着解释:“其实在巴比伦,因为任意砸毁契约,而闹出纷争的,不在少数。巴比伦王的宫殿跟前,每天都有人闹到那里去,要求王来评理决断。” 伊南听了,默默地把这个信息记在心底:原来这个时代,“契约”的约束力,已经没有以前吉尔伽美什时代那么强大了,更加及不上杜木兹时代,契约与对神的信仰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既然道德与契约的约束力已经抵不上利益的诱惑,那么,巴比伦的王究竟是怎样想到用法律这种形式来约束自己的子民的呢? 略想了想,伊南赶紧回到正题上。她冲阿布笑了笑,说:“其实作坊与你同病相怜。” 阿布无比惊讶,万万没想到,像伊丝塔小姐这样尊贵的阿维鲁,也与自己有着相同的烦恼。 阿布也确实是个聪明小伙,他略略一想,马上反应过来:伊丝塔小姐说的“同病相怜”,应当是指作坊里的工匠。 既然他有被别的中间商“挖角”的危险,那么伊丝塔的作坊也有被别的作坊“挖角”的危险。 “在新年之前,我与所有的工匠订立了五年的长契。” 伊南告诉阿布。 “五年?”阿布却觉得这个期限一点儿也不长,“才五年?我觉得您至少要和他们签一辈子的契约啊!” “一辈子太久,”伊南笑笑,“五年以后,如果他们想要离开作坊,自立门户,我不会有意见。” “但那时候,相信乌鲁克这附近已经因为‘玻璃’而获得了复兴的机会,在这附近生活的人们,会因为这一项产业而生活得更好。” 伊南不想将这些工匠全部拘在作坊里一辈子。 在五年的磨合之后,一部分工匠出去自立门户,另一部分留守。竞争反而能推动这一门手艺,这个新兴的行业继续发展。 阿布却想不到这么远,他只是听说了伊丝塔小姐在为整个地区人们的生计考虑,因而感动不已。 “我今天请您来,也是想请您帮我这个忙。关于五年契约的消息,请您帮我放给那些想挖我工匠的作坊和主顾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