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节 (第2/3页)
问题……我希望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的反思,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说完之后,秦砚便在欢呼声中从容下台,很多人在秦砚身上看到那些老牌导演才有的风轻云淡。 这一次,秦砚的获奖感言并没有多么的惊天动地,甚至还比不上当初《大笑江湖》的获奖感言那么震撼,其实这也是秦砚刻意为之。 因为秦砚在努力削弱《生于淤泥》华国家的属性。 他这次拍的《生于淤泥》,反映了一个很深邃的主题,这必须要把社会的黑暗跳出来,暴露在阳光下。 然而《生于淤泥》的背景故事就是发生在华国大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电影而给祖国带来非议。 “阶级固化”这个问题本来就是全球的通病,并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才会出现的问题。 其实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到时候肯定有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来抹黑秦砚、华国。 秦砚也希望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希望一切都是自己多虑了,但还是以防不时之需。 另一方面,秦砚之后还想继续在国际市场争取票房。 如果这个时候秦砚不断的强调,自己是一名华语导演,反应的是华国问题。 潜在的观众会怎么想——谁要看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民族的故事啊。 《生于淤泥》还没有在正式上映,绝大部分的媒体还不知道《生于淤泥》的内容和主题,康城电影节对于电影保密措施相当周到。 很多电影都想着来康城镀金再上映,如果在电影节上透露出剧情信息,以后还有人敢来康城吗? 秦砚说这些话,只是为了打一个预防针而已。 在康城电影节散会之后,秦砚带着《生于淤泥》剧组所有的人举行了庆功晚宴,当然晚宴也向其他所有人电影人开放。 秦砚一开始定下附近最豪华酒店的时候,剧组里还有人劝说秦砚: “哪怕国内所有演员、导演来了,都不用这么大的场地。” 秦砚当时也没有解释,而现在才能看出秦砚在国际影坛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以往参加电影节的华语电影,只要入围无论得奖与否都会组织这样的晚宴,毕竟能够入围已经是对于电影极大的认可。 只不过,最后参与晚宴的嘉宾,都是华语电影华人们,基本上看不到外宾的出现。 没办法,哪怕是康城电影节,除了极少数的电影能够兼具票房外,绝大部分的电影最后的票房成绩也就那样。 而华语电影在国际票房市场上的低迷,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更不要说华语文艺电影。 你的电影没有办法给海外影业公司们带来收入,这些公司就不会鸟你。也很少有海外演员会主动找上华语导演寻求合作,最多是亚洲电影圈罢了。 这就是赤果果电的市场规则,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每一次电影节后的内部狂欢。 但这一次《生于淤泥》可不一样。 很多人甚至提前和秦砚打过招呼,无论获奖结果如何,最后的庆功宴一定要邀请他们。 秦砚提前半个月来到康城,可不是游山玩水、参观蹦迪的,秦砚一直在努力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当然也有不少的演员主动找上秦砚,虽然《地球要塞》正传马上就完了。但他们相信尝到了国际市场票房甜头的秦砚,是绝对不可能甘于只在华国市场拍电影。 他们都想和秦砚拉进关系,到时候能够谋求一角半戏。 而今晚《生于淤泥》斩获了“最佳男主角”和“评审团大奖”后,立刻成为所有人的焦点,无数媒体、发行商、演员趋之若鹜。 最后《生于淤泥》的庆功宴,居然有一半以上的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