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节 (第1/2页)
但是《生于淤泥》不一样,秦砚真的是很喜欢这个故事,同时也喜欢剧本背后的主题。 这个剧本让秦砚重新思考,除了自己以外,还有任何一个福利院的孩子能够摆脱生活的“淤泥”吗? 而他所了解的现实,比剧情描写更加残忍。 这秦砚产生了迷茫,自己到底是应该坚持他对于剧本的理解,让情节更加真实、反应主题更加复杂,还是应该继续抛弃个人审美,去迎合市场。 当然更重要的是,秦砚回忆起了自己的曾经拍的那些电影。 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拍文艺片了,自己难道是在否认上辈子的自己吗? 还是说自己害怕再次的失败,不敢拍一部纯粹的文艺片了? 王长勇很直接地说道:“秦导我也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当初在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当年的事情远比剧本更加复杂。” “其实他到鹏城之后,不再是一心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他已经开始对社会产生怨气,为什么他出生在农村里,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够从小到大衣食无忧,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如果把‘刘大力’塑造得如此复杂,观众很难喜欢上刘大力这个角色。我想用一个纯粹的人来烘托结局。” 秦砚只是在纠结自己的道路,并不是真的不理解剧本为什么要这么写。连他都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王长勇就更不可能了。 越是清醒的认识,越是让他痛苦。 这一次的讨论,并没有任何结果,秦砚只能继续开工。 接下来一场戏是刘大力第一次对社会失去信心。 打工了一个月,刘大力终于拿到了工资。 但那个自称是刘大力老乡的包工头以刘大力年龄小、身体弱,根本没有完成标准工作量为由,直接克扣了刘大力200块钱。 这可是刘大力十天的工资,他当然不服。 之前的拍摄中,刘大力绝对是工地上最努力的工人,他认为凭借努力就能赚钱,就能改变命运。 所以刘大力和工头产生了肢体上冲突。 为了拍刘大力的表情变化,秦砚已经连续拍了5次了。 “不行,你这里应该表现的再凶狠一点,你要知道钱是你唯一的希望,你的心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钱。” 谢北杨好不容易把将“刘大力”表现成为一个嗜钱如命的人,看到钱的时候,眼神中有剧烈的情绪波动。 秦砚又觉得不太对劲,因为这样的表演就没有办法展现出“刘大力”这个角色本来的善良和天真。 秦砚又要求谢北杨重新表演: “这个时候你稍微的目光要显得迷茫一点,你全心全意地相信着包工头,但他却欺骗了你。你对于人性产生了怀疑。” 反反复复的拍摄,谢北杨成功按照秦砚的要求,表演出不同的情绪。 每个在场的演员都对谢北杨的演技表示肯定,但是秦砚依然不满意,而且脸色越来越难看。 整个片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和反抗这个时候的秦砚。 秦砚自己都迷茫了,他到底是应该追求“真实的人性”,还是“激烈的冲突”。 “刘大力“如果真的如此单纯,他怎么在这个社会混下去,之后的情节如何发生冲突。 而且他已经十六岁了,来城里也打工一个月了,刘大力真的还那么单纯吗? 每一种解释都说得通,但每一种解释都不够完美。 秦砚越来越暴躁,他甚至对自己之前所拍的所有片段都产生了怀疑。 自己是不是应该从头拍摄? 他正想说些什么,当他抬起头,发现谢北杨安静望向他的眼神。眼神之中丝毫没有因为反复的拍摄不耐烦,只有对于他的信任。 秦砚心跳突然停了一拍,他压低声音说道: “这一幕暂时先过吧。” 接下来一整天,秦砚都不在状态。 还好今天都是谢北杨和奚芊芊的戏份,他们两个太清楚秦砚的要求。 哪怕秦砚沉默不语,他们还是能及时抓住了秦砚的想法,然后完美演绎。 剧组其他人看来,秦砚似乎只是对于电影的精益求精,有点完美主义罢了。 秦砚没有让自己内心之中的焦虑流露一丝一毫,他知道自己剧组的主心骨。 如果剧组导演都对正在拍的剧情产生了怀疑,这对于整个剧组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所以秦砚不能让自己徘徊于这种纠结,收工之后,秦砚拿着剧本回到了房间,又开始重头读剧本。 拍摄过程中改剧本,并不罕见。 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会随着时间变化,秦砚之前拍电影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灵光一闪的想法。 就在秦砚越来越暴躁,开始抓耳挠腮的时候,房门突然响了。 秦砚走到门口并没有直接开门,而是说了一句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