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_第19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0节 (第3/3页)

何,试镜结束的第三天,所有的演员便定了下来,然后秦砚便按照合同要求,把所有演员聚集在一起,送往谢北杨所在的小县城培训去了。

    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这可是一个极其严肃的电影,秦砚既然要拍的话,他就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剧组。

    首先,便是为期一个半月的当地培训,学会当地的方言、改变自己的体态、模仿自己扮演角色职业……

    他们要和谢北杨一样去体验生活,当一个个普通人,去感知《生于泥泞》所发生的背景。

    秦砚绝对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要知道国内很多拍文艺片的导演,尤其是在上个世纪,那些导演要拍一部电影,真的要求演员要长时间去剧本环境中体验生活。

    学习角色在具体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生活习惯,当地习俗……

    很多经典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牧马人》、《红高粱》等等,导演甚至要求演员们在当地生活了半年,再算上拍摄时间,整整用了一年!

    这些演员的真实感,绝对不是拿着剧本随便读几句,然后在家里看一看相关资料就可以比拟的。

    电影,对于男主角而言是极其认真的工作。

    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有敢有意见,毕竟合同上写得一清一清二,如果不配合男主角的训练要求,立刻解约,然后还需要赔偿《生于泥泞》制片方的各种损失费。

    这样的条款看起来有一点霸道又如何,这可是秦砚呀。

    你不愿意拍电影,有的是演员顶上来。

    所以秦砚立刻带着所有人前往电影的取景地,开始进行训练相关的规划。

    在筹备试镜会的期间,秦砚已经联系好了各种培训老师。

    比如各种职业技能的熟练工、当地方言的语言老师、然后还有一些体能塑型方面的专业人士,可以说是方方位位的严格训练。

    其实秦砚其他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生于泥泞》剧本的完善,后期拍摄工作团队的安排,各种拍摄许可,都需要秦砚留在平城,统筹规划。

    但是秦砚还是忍不住,跟着所有的演员一起来到了这座南方的小县城。

    他已经和谢北杨有10天没见面了。

    ————

    说实话,看到谢北杨的一瞬间,秦砚都有一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第一眼就把谢北杨认了出来,但是谢北杨的外观变化实在太大了,秦砚心中满是心疼。

    在家里过了一个春节,谢北杨好不容易养胖了几斤,身上白白嫩嫩的,秦砚特别喜欢抱着谢北杨。

    仅仅10天过去,谢北杨已经明显的晒黑了一个色度,脸颊骨也更加明显。

    这些都是谢北杨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他本人还对着秦砚露出一个特别自豪的笑容。

    没办法,谁让在《生于泥泞》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家里贫苦,午饭吃不起食堂,只有馒头加榨菜,明显有些营养不良的一个孩子呢?

    “正在长身体的他,越来越高挑,但却瘦得如同竹竿一样,看着有些膈应人。”

    “他今天又带来了自己的铝饭盒,饭盒盖磨得有些反光,毕竟一直放在麻布的书包里。”

    “其实学校里自带饭盒的学生很多,只不过他的饭盒依旧是最简单的一个,只有馒头和榨汁。中午去厕所用饭盒接点水,把馒头泡软了,几口就吞了下去。”

    ……

    想要让观众们从电影上看到家境贫寒的孩子们,就必须得从视觉感官上,带给观众们冲击力。

    如果以谢北杨原本的形态去表演这个角色,谁能够谁会觉得主人翁生活辛苦呢?

    有一部电影,拍的是大旱饥荒、流民千里的故事,主演已经为了电影瘦了21斤,结果上映还是被观众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