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上善若水 (第2/3页)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一样,不要把话说满说死,在帮助别人时,即使有十足的把握也只能说试一试,而不能大包大揽、信誓旦旦,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模棱两可、闪烁其词,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当场回绝要比失信于人好得多。 政善治,要像水行云布雨、滋养大地一样,与民休养生息,不要与民争利,不要竭泽而渔,不要朝令夕改,不要失信于民。 事善能,要像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一样,掌握一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和舞台,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不影响他人生存空间、考虑他人利益和感受的合理幅度展现才干,须知,一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一种能力,展现自己的才能且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支持才是本事。 动善时,要像水蓄势而发、季节更替一样,既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又能根据现实变化把握前进的时机和节奏,什么时候可以有所作为,什么时候需要耐心等待,要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正确的事在不正确的时间、地点就会变得不正确,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做恰当的事,才能提高事情成功的几率。很多事情不是做了才会成功,一个人在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时,更要清楚自己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多时候,不做就是做了正确的事!” 一路上,陈政反复品味着荀子对《道德经》的解读,真是句句入脑,字字入心。 不觉间,车队进入了韩国境内。 到了新郑,韩非将陈政一行安排到驿馆歇息片刻后,领着陈政和荀子进了王宫。 从咸阳一路跟来的韩国队员们被陈政和韩非放了长假,欢天喜地回家团聚去了。 韩然听说吕不韦和荀子已到了自己的宫门外,急忙唤来侍者装扮了一番,坐在大殿上举目张望,心情甚是激动。 陈政和荀子跟着韩非进了大殿,向韩然施礼后各自归座,陈政打眼一看,怎么感觉韩然的面容憔悴许多呢? “听说吕公子此番自咸阳而来,不知有何收获?”韩然对陈政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 陈政轻描淡写道“也说不上什么收获,不过途径洛邑时,在周王室的太庙中确是收获颇多。” 韩然对周王室的太庙根本不感兴趣,追问道“吕公子可知秦国何时出兵攻打赵国?咸阳城中可有何异常吗?” “哦~,秦国目前确在备战当中。” 韩然道“近日赵王的使者频繁往来于新郑,听说赵国与齐、魏、楚等国都已达成默契,本王也不能袖手旁观,专门拨出几十车粮食运往了邯郸。吕公子若是有何要求尽管说,只要韩国能做到的,本王自不会吝啬。” 陈政想了想,拱手道“秦军若是兵临邯郸城下,赵国除了粮食之外,恐怕还需要强弓硬弩才能抵挡秦军的攻势。我听闻韩国的弓弩甚是精良,韩王不如急人所需,以示三晋交好之意。” 韩然随口道“好说,好说。”随即看向了荀子“早就听闻荀子先生乃当世大才,不知可有意留在韩国否?本王若能有先生辅佐,韩国定能一展宏图、强国有望矣!” 荀子一拱手“多谢韩王。只是我已答应齐国重振稷下学宫,他日如有机缘,我定当为韩国之强盛出一份力。” 韩然与荀子东拉西扯了一番,却不再提及弓弩的事情。 陈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随手掏出秦王的黄金路牌儿在手上摆弄起来。 韩然表面上与荀子忽东忽西的闲聊,其实一直在观察着陈政的动静,见陈政手里多了一件明晃晃的东西,顿时两眼一亮,转过头道“吕公子手中何物?” 陈政轻轻一笑“不过是秦王给我的一个路牌儿罢了,也无甚稀罕。” 韩非和荀子都是一愣,什么情况? “快拿给本王一看!”韩然兴奋起来。 一个侍者从陈政手中拿过路牌儿,递给了韩然,这位韩王竟站起身来甚是恭敬地双手接住,如获至宝般捧在手里。 “秦王的黄金路牌儿本王也只是听闻一二,不想今日才一睹真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