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巧舌如簧 (第1/3页)
当陈政从驿馆悄悄出来赶赴阳泉君府的时候,咸阳城里的一个地方坐着两个人,这个地方是楼缓的府邸,至于这两个人,除了楼缓之外,另一个便是满嘴漏风的赵郝了。 只见楼缓和赵郝相对而坐,面前的桌案上摆着酒rou,在他们身旁,分别坐着一个侍者。 在青铜油灯的映照下,两个侍者正在有条不紊地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用手中的短刃将煮熟的rou切成碎末状。为什么呢?因为楼缓的牙已几乎掉光,只剩下几个苟延残喘、摇摇晃晃仍赖着不走的老蛀牙坚守着各自的岗位。至于赵郝就不用解释了,也许,他的牙早已在一颗充满仇恨的心中被烤化了。 两个人将切好的rou末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用还算灵敏的味觉器官享受着美食的欢愉,表情甚是陶醉。 侍者端起青铜酒壶,往酒樽里倒上酒,楼缓和赵郝用袖子遮挡着酒樽一饮而尽。 “此次邯郸之行,见到楼昌和郑朱两位大人了?”楼缓放下酒樽,幽幽地看着赵郝。 赵郝面露惊慌之色看了看那两个侍者,却是欲言又止。 “哈哈哈哈!”楼缓大笑起来:“赵大人自从遇见那个姓吕的之后,变得愈加拘谨了。放心吧,他们是自己人,打小在楼府长大,赵大人不必疑神疑鬼,但说无妨。” 赵郝含混不清地说了句:“见…到了。” “怎么说?” “没…说什么,只说…赵王和平…原君也在备…战,待秦军…到时,他们自会…接应。” “只说了这些?还有什么?”楼缓的神态明显对赵郝的回答很不满意。 “对…对了,楼昌大人还…说,要派郑朱…郑大人来…咸阳见…范…丞相。” 楼缓皱起眉头疑惑道:“何等要事?竟要郑朱大人亲自前来?” 赵郝摇摇头:“不…不知。” “楼昌大人可曾说郑朱大人何时启程?” “不…不知。” “赵大人的邯郸之行还有何收获?”楼缓不依不饶地追问着。 赵郝说起话来仍像一台即将熄火的拖拉机,时断时续地讲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原本籍籍无名的秦国公子嬴异人,如今在邯郸是高朋满座、呼朋唤友,就连平原君赵胜都是座上宾,在秦赵两国如此剑拔弩张、所有导弹都已瞄准对方的紧张时刻,这一现象显得格外突兀和蹊跷。另一件事是,这位昔日赵国的赵郝大人,在邯郸城里招募了一些朝三暮四的狐朋狗友,四下打探着赵国备战的军事情报,一张没有发报机和密码本的谍报网已在邯郸城里秘密组建起来。此外,知人善任的范丞相将赶制云梯的任务全权交给了这位赵国的反骨仔。 说完,赵郝得意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卷竹简,在楼缓眼前晃了一下又塞了回去。 “赵大人,这是…?” 赵郝的眼睛瞄了两个侍者一眼,刚要开口,却还是觉得不放心,索性站起身来走到楼缓身旁,俯下身去窃窃私语了一番。 由于赵郝嘴里的原生态防风林在曾经的乱砍乱伐中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此时一阵阵沙尘暴席卷着楼缓的耳畔,在呼啸的风声中,隐约传出只言片语,原来那个竹简上记录的,正是赵郝在邯郸亲手组建的《风声》剧组全体人员。 待赵郝坐回原位,楼缓只字不提竹简的事,呵呵一笑道:“范丞相将赶制云梯的重任交给赵大人,可见赵大人在范丞相心中的份量啊!至于那个远在邯郸的嬴异人嘛,难道赵大人真的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赵郝看着楼缓惨笑一声:“还不都…是那个吕…,哦…,那个姓吕…的在搞鬼…鬼名堂。” 楼缓一笑:“亏得赵大人还记得老夫不能听到此人的名字。赵大人自从离开咸阳、潜回邯郸后,老夫便接到了楼昌大人的密信。” “哦~?”赵郝两眼放光瞪着楼缓:“莫非…与那个姓…吕的有关?” “楼昌大人在信中说,那个姓吕的自从由韩国回到赵国后,几次三番在赵胜跟前提起秦国的公子嬴异人,还不惜重金将嬴异人的住处改造一番,这还不算,这厮竟拿出五百金赠与那位秦国公子,又要带着许多珠宝前来咸阳。经过楼昌大人的一番打探,你猜怎么着?这个姓吕的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插手干预秦国未来的王位,这厮的胆子也太大了。可惜呀!老夫将姓吕的抓到府中后,本想借士仓那个老匹夫的手杀了他,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竟让信陵君和蒙骜找上门来,让这小子跑了不算,还害得老夫颜面尽失,真是悔之晚矣,悔之晚矣呀!” 赵郝表情愤然的刚要发作,冷不丁跑进一人来,但见那人迈步走到楼缓身旁,在楼缓耳边嘀咕了几句。 楼缓点了点头,挥手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