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节 (第2/4页)
一种难得一见的气魄,一个读书人有了武魂,对,就是这个感觉,书上常说的儒将,可能就是这样吧! “朕在登基之前就时常听人说平辽非袁蛮子不可,这袁蛮子说的就是你袁崇焕。” “臣脾气不大好,才被人称为蛮子,让皇上见笑了。” 我大笑了几声道:“市井间有句俗话,有多大能耐才会有多大脾气,本朝如果多几个你这样的蛮子,小小女真焉敢叛乱。” 接着我把话题直指关键问题,“依爱卿之见,辽东如何平复?” 通过刚才的对话,袁崇焕对首次见面的崇祯皇帝有了直观的印象,也敢说话了,“臣以为,想要平复辽东,关键在三点,第一是练兵,第二是守城,第三是联防。 后金八旗兵个个勇狠好斗,弓箭娴熟,明军想要打败他们,必须要练兵,练辽兵,守辽土必须用辽人,辽人复土心切,又能耐严寒气候,战斗力比别处兵马高出许多。 八旗兵的强项是野战,萨尔浒以来,明军几次大败都是败于野战,所以跟后金交战一定要避免野战,凭借城关制敌,凭借火器和后金骑兵相抗衡。 再者就是城与城之间,镇与镇之间相互协调,互为犄角,只有这样才能使后金处处受制。” 所谓具有战略眼光,说的就是袁崇焕这种人吧!我以赞赏的目光看着他,“爱卿所言平辽三策,策策中的,朕甚感欣慰,企盼爱卿早日平辽。” 袁崇焕对视着崇祯皇帝的目光,头脑一热道:“上有明君,下有良将,微臣保证五年克复辽土。” 想起书上所言,袁崇焕五年平辽不过是安慰崇祯之言,我微微笑道:“朕知道你想要安慰朕心,可是平复辽东重在稳扎稳打,君臣将帅上下一心。十年之内能收复辽土,朕就知足了。” 袁崇焕略微一愣,随即面带喜色道:“皇上如此说,臣保证不辜负皇上期望。” 我转首对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孙承宗、代理户部尚书王家桢、代理工部尚书张维枢说:“朕刚才拨付的银两首先要保证辽东的军饷,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遣将,工部给器械,不得有误。” 崇祯皇帝句句话都说到了袁崇焕的心坎里,使他有种怀才遇明主的感觉,可有一件事他不能不说,“皇上,微臣制辽有余,杜谗不足,一离开北京便跟皇上相隔万里,万一有嫉贤妒能之人从中谗言,即使不能以权力掣肘微臣,也能以意见打乱微臣的谋略。” 在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好友陈子壮等人就劝他功成身退,怕的就是这个。 袁崇焕的话说的很有分量,而且契合他的命运轨迹,我马上站起来,“爱卿不必疑虑,朕赐你尚方剑,统领北疆兵马及文武官员,在复辽的前提下任你临机专断,便宜行事。” 第六章 被蝴蝶效应打了一巴掌 北疆统帅的赴任,使大明帝国的边防有了坚实的依靠,凭借袁崇焕对后金的了解和积极的防御策略,相信辽东方面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重大的变故。 我正为得到袁崇焕就这个人才高兴的时候,一道奏折让我沮丧起来,奏折是登莱巡抚孙元化呈递上来的,内容差不多是报丧,他说日前在登莱海域发现了一艘残损的海船和若干尸体,经过辨认可以确定其中一个便是东江总兵毛文龙,毛文龙走海路进京的途中遭遇风暴,落了个船毁人亡的下场。 我怔怔的看着奏折,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吗?我的穿越回归不可避免的改变了这段历史,或者说,历史在我到来的那一刻起,已经偏离了它预先的轨迹。这个想法让我的后脊背一片冷汗,冰凉至极。 如果历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那我的命运,或者说崇祯的命运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未知的答案让我不由得恐惧起来,我所倚仗的便是对历史的大概了解,如果历史不再是我所知道的历史……。 王承恩发现崇祯皇帝有些不太对劲,起先是坐在那里发呆,而后脸色就开始变换了,先是苍白,而后转青,再然后是紫,最后变成了现在的青黑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陛下……陛下!”王承恩小声的召唤了崇祯皇帝几句,见没有效果,他不得不大胆的轻轻摇晃崇祯皇帝的胳膊,“陛下……。” “啊!”我陷入黑暗的恐惧当中,茫然无措的时候,感到有人触碰,吓的我一激灵,看着身旁的王承恩,“怎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