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_第九十三章 麦杆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麦杆画 (第3/8页)

    回到娘家,再掐草缏,张娟儿时的记忆一浮现。

    小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去上街,每次卖草缏总是卖给刘应凡。刘应凡胖胖的,给人憨厚的感觉。交易完成,自己总是眼巴巴看着刘应凡将不足百元的毛钞交给母亲,母亲再将低于十元的零钞交给自己。

    时间飞快,生活继续。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一直没有变。中学应凡还在收草缏,还在老地方,学生不再用膜油炉于微饭了,他们有了食效集铺上,刘应凡老了,刘应凡点钞票的样子还没变草缏的祥对子没有变,草缏的价格变了,以前一盘不足一元,现在盘接近两元。

    一,二四六,三四个乡镇的逢集日刘应凡都了如指掌。掐载缏的人几乎都认识刘应凡。草缏能换钱,但草缏到底去了哪里干了什么

    刘应凡不知道,陇中妇女更不知道。

    一盘草缏赚两毛的生意干了26年。

    榜罗,古镇。位处通渭、陇西、武山三县交界。

    每个逢集口,范军义都会出现在街道上,他支起来的摊点前,人头攒动。来自周边村庄的妇女们将打理好的草缏以盘为单位,一一交给范军义,换回数十数白的纸钞。

    从1990年开始,范军义就开始从事草缏贩运生意。

    一盘草缏的利润两毛钱。依靠这个微小的利润,范军义撑起来个产业。连接着陇中乡下成数百妇女的手艺,也连接着微薄的希望。

    “我一年基本能收五到六车货,一车货能装1400拥,一捆是100盘,这样下来一一车就是14万盘。周转资金也就是50~60万元。”除了在街道上收购,范军义在榜罗镇后山的三岔路口还有一个总据点:除了向赶集的妇女收购,范军义还向刘应凡一样的一倒贩子收购。

    三岔路口,座二层小楼在2016年初夏迅速崛起,这是范军义贩运草02年的积器。小楼后面的排平房里,一百盘榈的草维,码得顶到了房顶。

    “最近三四年用量少了。走五六车货都很费劲。九几年生意最好的时候,现在不加工了,人工太高,划不来。”前我这里还进行初加,绕成大棚下,运过去就可以直按票白,一年能掐出多少草缏,和范军义道贩运草缏的人,仪桥罗镇就有三家。

    无法计算,反正在定西,陇西、通澜、秦安,武山甘谷静宁游县都能看到指环领的农妇。

    张娟母亲指好的草级,经过刘应儿之手,来到范军义的小仓库。沉睡多日,它们与共他14万盘草绝一道,被装下卡车,运往河南省周口市芦义县。

    芦义县城郊,长赵余东满面堆笑欢迎范军义常领的“草缏兵团”。1400网一把不落,码进赵余东的厂房。

    那白嫩鲜艳,如同少女件出祖循的秀腿一般的支秆。在变成草缏、儿易其书的漫长旅程中,早已变成了淡黄色。

    锅炉、蒸汽、大水池,草缏要在中原洗去西北的风尘。每一米都变得光浩耀眼如初。

    赵余东的草帽加工厂,完成漂白的草缏被推向机器,一顶顶草帽从缝纫机旁出。再被发往全国各地。遮风、挡雨,环保、轻巧。

    年生产草帽50万顶。季节性生产,轮到加工期,雇佣工人30名。年复一年,赵余东已经干了30年。像他一样的草帽加工商,在芦义县有20多家。

    河南是小麦主产区。但小麦秸秆几乎是当地农民无法处理的负担。草幅加工帝赵余东舍近求远,要依靠陇中农民变废为宝原料。长途运输产生的成本,控制钊源头,就是张娟跟着mama卖草缏时对毛钞的望限欲穿。在陇中某县城西关,也有6家草帽加工者,但他们只是自家小院里作坊式加工。

    这就是市场的魔咒。精明的河南商人,从变废为宝的草帽加工中赚取利润:而朴实的陇中农民,从变废为宝的草缏编织中,延伸着光阴的尺度。

    就这样一个麦秆变草缏,草缏变草帽的产业链条里,手工和工业的目标,手工和工业的价值,手工和工业的文化,有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草缏主要加工草相,80加工草帽,也有20加工工艺品。”草缏做成的工艺品,观赏性、艺术性绝对有,但是拜金的时代,“草芥”的诱感难以征服人心。范军义“a0的草鞭加工工艺品”的说法很难成立,国内的各种展览会上,确有支开做成的工艺品亮相,但鲜有它们的市场和交易。

    这和麦子有关。河南、陕西等小麦生产区,在大型收割机没有全面推广前,都要崔佣麦客拿上镰刀收割。麦客主要来白陇中。地区差异,干早少雨的陇中山地农民始终处于劣势。后来,工业化、城市化,小麦生产不再是国之“重”工。建筑业、工商业吸人,脱掉了陇中农民“麦客子”的标签。

    挥镰刀的发客没了,戴卓帽的人也少了。农民正在被城市化,掐草缏的人也少了。赵余东的卓帽加工量在逐年减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