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剪纸(5) (第3/4页)
,以此渲染浓郁喜庆的节日气氛。 事实上,在剪纸悠久的历史中,剪纸的用途遍布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唐朝人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五代时期,剪纸技艺被用于制作敬供佛像,装饰殿堂、道场的“功德花纸”;而到了宋代,陶艺匠人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百姓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明清时期,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 在杨艺的记忆中,奶奶天生一双巧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针线活、绣不完的花、剪不完的纸样。 临近的婶婶嫂嫂们总会到家中向奶奶讨要几张剪纸作为围兜、鞋垫的绣花样子。 跟着奶奶,杨艺初识了剪纸的一些刀法形式。如在剪纸时,先剪圆线,顺着半圆线右边,剪出弧线。 剪纸下方的半边刀尖用于平衡,需放在左食指上,而后剪刀左右移动,一刀接一道,形成一条锯齿状的纹路。 这就是锯齿剪,是初学剪纸的难关。 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物象的特征剪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则能表现叶子和根茎的针刺、毛绒;剪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能表现硬实的鬃毛;剪人物时,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还可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此外,剪纸还有“月牙儿”、“水滴纹”、“涡纹”、“云纹”等各种刀法形式。 每种刀法形式都能产生数种变化,它们在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画面层次分明,而又富于变化。 对于很有美术天赋的杨艺来说,传统剪纸的学习很是得心应手,小小年纪的她就能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要求。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杨艺开始尝试用剪刻结合的手法来制作剪纸,并在吸取民间传统剪纸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她用中国画的构图,融入中国画中的点、线、面、体元素,以及黑白装饰画的韵味,逐渐形成了自己简约、唯美、独特、现代、抽象的风格。 在杨艺看来,传统剪纸的特点,在于可以折叠,心随剪刀走,每一幅剪纸造型都不一样,很吸引人的眼球;而用刻刀模板的剪纸,造型固定,细节刻画更加精细。 “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中国地理分南北,许多民间艺术也随着地理之别而分为南北两派,剪纸同样如此。 北方剪纸浑厚粗狂、天真质朴,以陕西、河北、山东为代表。 南方剪纸灵动秀美、严谨纤细,以江苏、浙江为代表。重庆剪纸,通常被划分入南派,剪纸风格秀丽柔美、细腻婉约,讲究构思的精巧与刀工的细致。 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的重庆剪纸,以本土化题材为主,通过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 “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塑造出许多超乎想象的美好效果。其中,解放碑,朝天门,吊脚楼等极赋重庆特色的文化地标时常跃然于纸上。 近几年,北碚剪纸、九龙坡剪纸、大足剪纸和大渡口堰兴剪纸纷纷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北碚剪纸偏重写实,以柔丽秀美见长,又借鉴并吸收了国画、版画、镶嵌画、布艺等一些艺术形式的技法,画面丰富饱满,以梁素为代表人物。 而九龙坡剪纸细腻婉约,唯美抽象,在剪纸中融入工笔国画、套色木刻、装饰画的元素,独具灵气,以杨艺为代表人物。 大足剪纸以刻为主,线条简洁,造型精巧,尤其是它以闻名世界的大足石刻为内容,用刻刀将立体艺术与平面艺术巧妙融合,独树一帜,以庞书麟为代表人物。 大渡口“堰兴剪纸”则是由大渡口区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