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珐琅表(1) (第2/3页)
匠。在方寸表壳或表盘上用珐琅材料绘画并煅烧出精美的画面甚至明亮度及色调的变化,这不仅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珐琅质地的驾驭,更需要的是无比的耐心。 如果能感受到这一点,相信也不会再认为大师级别的珐琅表贵得没道理了。从微画珐琅的题材来看,主要分为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物肖像、世界名画,古董表行情中,在相似的珐琅制作水准情况,价格也是按照以上四大类逐步递增。 微画珐琅怀表制作于17世纪,来自于当时珐琅艺术风靡的法国南部,由于历史久远也没有落款,已经很难追溯其珐琅画师的具体身份了,如今,这类极早期且画工如此精湛的怀表也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了。 四百年后,珐琅艺术并没有从钟表上消失,反而让更多的人为其“神魂颠倒“;然而,当今世上真正能够创造出大师级水准珐琅作品的艺术家可能也只是个位数。 比如积家品牌的国宝级艺术家iklosrczel,这位老先生原来制是一位复杂功能表制表大师,出于兴趣爱好,他通过自学为自己增加了一个珐琅工艺大师的称号,他所制作得微画珐琅表盘堪称珐琅艺术的登峰造极水准,那价格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把珐琅制作比喻作一次修行,制作工序中要不厌其烦的重复,并且每一次都要做到极致,这也是珐琅腕表的价值所在。然而珐琅腕表的价值并非数字可以精准衡量的,玩表的艺术修养、欣赏品味决定了其与珐琅腕表的邂逅也许就在于刹那的心动。 珐琅腕表之所以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一方面是能够制做出具有收藏价值的珐琅腕表的大师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每年所产珐琅腕表的数量少之又少。 珐琅工艺流传至今,尽管在收藏市场上保持着极高的热度,但背后的工艺传承却是另一番景象。因为珐琅工艺工艺材料的制备和工序都十分复杂,有着极高的难度;也因为这项工艺成功率低,需要工匠们长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耐心;表盘之上的珐琅工艺对视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放眼全世界,真正的珐琅制表大师屈指可数。每一枚作品的鲜活表现力都与制作它的工匠的精湛造诣息息相关,这项手工技艺是无法为机械化生产的形式而取代的,因此也无法实现量产。 一枚珐琅腕表的制作时间,少则以月计,多则以年计,新品的推出时间很难预计,每次推出也是为数不多,自然物以稀为贵。 珐琅表即为珐琅做工的手表珐琅表一直是一种高贵神秘的存在,它们是收藏家的挚爱,它们是拍卖会上让人惊叹的逸品。珐琅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骨瓷的细致,最重要的是这种材质历久弥新、不会氧化褪色。 即使经过上百年,珐琅明亮的色彩也不会褪却,它们就像逃脱了时间的法则,得以永远年轻。这门古老技艺的传人越来越少,据说如今全世界掌握珐琅技艺的只有十人左右。 每当有顶级手表品牌推出珐琅表,总会引出话题,由手工绘制而成,工艺讲究,而且制作过程还有许多不能预测的因素,例如烧制时受热有所不同等,即使用同样的釉料也未必能烧出一样的色彩。 珐琅表的这一妙处,致使每一腕珐琅表独一无二,所有说几乎每一只珐琅表都成为收藏家收藏的理由。有人说,古钟表不仅是一份怀旧情结,还是一件历史艺术品。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所有美好与痛苦的记忆都在时钟上一次次地得以再现。 从18世纪开始,画珐琅在珐琅表上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当时的珐琅表多为挂表,精美玲珑,典雅高贵。 按施彩的部位划分,有单面、双面与内画三种;按所表现的题材划分,有美女、人物、动物、风景、圣经故事、战争场面和风土人情,在这些题材之中尤以美女图居多。 制表人为了装饰珐琅表的富贵气,还常常采用珍珠镶嵌边圈,或将外框施以錾金工艺,来突出画珐琅的欣赏性。珐琅表的胎骨多以铜质鎏金,也有一些银质品,但金质的就极为少见了。 当时的珐琅表通常都配以银链,珍贵者还要施以珐琅。我们所能见到的西洋珐琅表,一些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但也有不少是胎胚进口到中国后绘制烧成,这些大多是乾隆年间的老古董。 作为珐琅器的另一种工艺,掐丝珐琅在表盘上也有应用。这种工艺类似我国的景泰蓝,比如江诗丹顿的作品-audubon“美国水鸟”就采用了这种工艺。这是一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