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_第七十二章 桃花坞年画(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桃花坞年画(4) (第1/3页)

    桃花坞年画具有图文并解、题材多样、故事连续的特质。由于年画销售集中在农历腊月,因此一般都是以表现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和祈福避邪等为题材。

    桃花坞年画也不例外,其主要形式有门画、中堂和屏条等,多以祈福迎祥、驱凶避邪为主,富含深刻的寓意。

    在题材上,桃花坞年画除了和其他地方年画共有的神像之外,还常常以描述城市生活和市民风俗为主,尤以风景、仕女和文学、戏曲、历史故事最为典型。

    如戏文故事题材,表达了民众对于英雄的敬仰,对善恶的辨别和对自由的赞美。娃娃美人类年画多以娃娃、美人为内容,反映的是人们向往家庭美满、多子多福的心理。

    桃花坞年画中的精品之作《姑苏阊门图》是清雍正十二年由当时苏州着名年画铺——宝绘轩刊印的一幅年画。它以大对屏的形式,左右双幅合成全景,场面宏大。

    年画采用鸟瞰式构图向人们展示了当年姑苏城的繁盛。整幅作品主要描绘近处护城河两岸和吊桥上下繁华热闹的街市,河面上穿梭忙碌的各类船只和远处绵延的城墙街道、林立的帆樯,成荫绿树中隐约的楼阁以及高耸入云的报恩寺塔。无

    论是街区、船只,还是画中300多个人物,每一处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当年姑苏阊门一带的繁华市井与滚滚红尘之中。

    类似题材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还有《姑苏万年桥图》,仅从清乾隆五年到乾隆九年流传下来的就有三幅,皆为鸟瞰式构图,俨然一幅幅生动立体、千姿百态的江南城市日常生活的历史画卷。

    此外,江南市民所喜爱的戏文故事类年画题材,大多以多张连续性画幅来表现,如《杨家将》《西厢记》《孙悟空大闹天宫》《定军山》等。

    这些图文并解的作品更接近于当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

    桃花坞年画身处吴地,注定离不开吴文化的晕染。在桃花坞年画中,有不少以苏州一带的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枕河人家、苏州园林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俗人情和神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纯朴清新的乡土气息。

    与北方年画粗犷豪放、鲜明热烈的风格不同,桃花坞由于受到明朝金陵、徽州书籍木刻版画的影响,色彩清秀,风格较为雅致,年画的画面构图开阔深远,带有浓郁的书卷气和诗情画意。

    据说,当年名列明末苏州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不仅在桃花坞年画的兴盛地——桃花坞一带居住生活,他还亲手绘制过年画画稿。这虽然只是传说,无据可考但多少能够说明,桃花坞年画在艺术形式上受到江南士人文化的影响与熏陶。

    与其他地方的年画相比,桃花坞年画更为精细雅致、温婉细腻,它与苏州的古典园林、昆曲以及苏绣、苏雕、苏扇、苏笺等一样,处处体现出江南水乡细致、精到、雅趣的风格。

    在传统民间年画中,苏州桃花坞年画的色彩是最淡的,其风格冷峻内秀。可以说,苏州桃花坞年画是俗文化中雅的代表。桃花坞年画的色彩以桃红、大红、黄、绿、紫、淡墨为基本色,热闹喜气中透着朴实清雅之美。

    特别是清末民初开始,桃花坞年画在戏文故事题材上使用紫色,并逐渐将紫色扩展到其他题材,为自身打上了更为鲜明的艺术印记。

    桃花坞年画主要是用色版来套印,一版一色,最细腻的年画甚至需要使用几十块不同颜色的色版来印制,它更强调用版来作画,更突出的是版味,而不是像杨柳青年画那样,在用版印制之后还需要有绘和裱的环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也会孕育一方文化。苏州传统文化中具有士人文化的显着特征,历来以精细雅致的风格而独树一帜,这种文化影响注定了桃花坞年画在构图上追求丰满而均衡的艺术风格。

    从前述的《姑苏阊门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画面的构图丰满但并没有让人感觉拥堵。作者在远近虚实的变化中寻求均衡的效果,但依然能生动地表现阊门一带的繁盛,令人丝毫不觉得刻板。

    纵观整个画面,我们会觉得它与国画似乎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桃花坞年画非常注重的“美”,不单单表现在画功的精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