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页 (第2/2页)
,至少工资能够翻上一倍吧? 黄聆在车间里接收进口料件, 进口料件上都是英文, 仓库的谢师傅认起来吃力,她帮着他归类。杨总带着几个外国人在车间里走,走到黄聆仓库这里, 黄聆听着他们在介绍。 一个老外过来用英语问她:“你这是在做什么?” 还没等翻译过来, 黄聆脱口而出:“在分类入库。” “能告诉我,你们仓库的管理规则吗?”那个老外继续问。 听见黄聆能说英语, 边上的翻译也就不过来了,从刚开始过来,对那些订单, 黄聆就已经摸清了仓库的管理规程,后来又听着老谢抱怨, 把仓库的问题点也摸了个大概,她回答:“我们从物料进库到出库整个流程说起, 包含……” 黄聆拿了台账展示给他们看, 听到后面听那个老外说:“这里没有信息系统吗?还是用一百年前的账本记录吗?” 黄聆一脸错愕地看着那个老外:“我想十年前大家都是用账本记录的吧?毕竟管理信息系统是1985年, 在美国创立的, 而真正开始在大公司推广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情。AS在世界上大部分分支机构应该都没有用上信息系统吧?抱歉, 可能我了解得太少!” 老外可以说自己很直接, 凭什么华国人就不能表现出自己也很直接?黄聆这一番话,就是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耿直口气这么说。 边上那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外感到颇为有趣问她:“你了解信息系统?” “一点点!” “能说说看吗?” 黄聆整理了自己脑子里的知识, 尽可能不要超前,黄聆从MIS开始说起,说到ERP:“大部分的知识, 来源于我自己去了解的信息,可能会有不正确的地方。” “非常棒!你对这些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是里面的管理逻辑。” “非常高兴认识你,我是Raymond。” “我也非常高兴认识你,Linda Huang。” 简单的认识之后,杨总带着人继续往前,黄聆继续干活。 当所有的人沉浸在兴奋中,却不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这位Raymond在车间了转了一圈,并且翻看了公司最近三年的项目之后,他提出这家工厂根本不用这么多人,比较合理的人数是现在的一半。 外国人轻飘飘的一句话,对里面的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只要一半人,那么另外一半人去哪里?这个时候很多国有企业下岗的潮刚刚开始。里面的员工很多都是干了二三十年的,几十年如一日干着同一种活的人。说是老师傅,实际上大多数的工作连续干三年都可以熟练掌握。三十年和三年比,性价比太差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