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 江南学子 (第3/3页)
罪。 “这第三首寿词就让陈某来吧!” 书生看得出两人的较劲,自然不会去抢,反倒是津津有味的细看,说不得推波助澜一番还是一段佳话呢! 很快这三三两两的诗词被这群书生翻来覆去,摆着花样说的头头是道,倒也无太大争夺之意,只为图个乐头,很快最后一位书生把苦心琢磨祝寿的典词说完,获得不少人的青睐,毕竟……这枯燥的且乏味的的接龙终于完了。 以至于最后一位学子竟以为他的创业得到了如此多学子的认同,恨不能痛哭流涕,回家定好好将诗化为墨宝,悬挂与璧上,装裱于后人。 “不知各位可听说今年的洛阳宴了吗?” “哦?就是那个每年初春北上学子都会相聚且代表了北大学子的一个诗会?” “不错正是!上有我大清第一才子纪大学士的亲手写的一副对联,今年却是让人给破了!而最为不解的是此人来无影去无踪,也未曾留下姓名! 如今不光是很多人在找,就是纪大学士也在寻找,毕竟这可是他曾说的,若是谁能对的下联比他好,可收为半个弟子。” “不错,纪大学士是直隶献县(河北沧州市)人,为体恤北上才子,特地出此下策,为此我南方才子无不捶胸捣足,抗议不止! 纪大学士为此还受吏部弹劾,身受颇多议论,最终不过罚俸一年而草草了事,显然皇上也颇多照顾北上的学子。” 一群书生露出不岔,愤愤不平的挥舞手中的折扇,一时间庭院里呼风大起。 “可惜,那下联联别说北上才子,就是我们江南才子,自视甚高也未曾有人对的上来,说来不丑,陈某耗时一月也未曾琢磨出好的下联,为此为不能入的纪大学士门下而堪忧呢!”。 陈世昭叹息道:“不知宋兄可曾有这般不甘?” 宋文杰扇子一晃,展了开来,笑道:“初为愤慨,后为不屑,又刻苦钻研数日,才堪堪罢了,不过宋某到是不自气馁,反倒是觉得纪大学士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果然北上才子未叫某失望!只是不知今年为何会破得,不会是纪大学士自导自演吧!纯属无稽之谈,无稽之谈,就当雅兴!” 宋文杰又起身弯了弯腰,这才心满意足坐下。 “宋兄倒是幽默,不过,据我所知,那人乃是南下而来,不知是北人南下,还是本就是我们南人回乡而南下,若是我们南方人士,可就有的看了!” “哼,最好是我们南方人士,那些北上的土包子,吃着我们江南的米粮,用着我们江南的丝绸,朝廷却是这般宠幸北人学子,我们南方学子哪一个不是吊打他们,瞧瞧状元公,一甲进士,哪一个不是我南方才子多!” 对于这般激进的言辞,书士们也无奈摇头,叹息。 “兄台,你错了,以前还能说苏杭熟天下足,现在怕是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啦!” 这般幽默的自嘲,又让书生么哄笑起来,朝廷这是卸磨杀驴,狡兔死走狗烹啊! “既然那人南下,如今浙江,杭州最大的事宜便是明日的府台寿典,而今夜我们江南才子汇聚一堂,莫不是说,他便混在你我之中?” “是了是了,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几分道理!兄台兄台!是哪位兄台让我等江南才子扬眉吐气,还请今夜站出来吧,我等定醍醐灌顶,好好拜膜! 唉呦!不必谦虚了,此时不站出来更待何时?”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书生四下张望,恨不得能从石头里蹦出一个,等了很久不见人站了出来,只得圆场。 “看来兄台定是不好意思站出来,真是弘扬传统美德,我江南学子就是这般,忍得浮名。蜗角是非蚊。过耳总休论。且啸傲幽居,清风皓月,光景常新。 既然兄台不愿露面,那我等静观之好了,来日争榜总会有名!” 书生意气,嗷嗷叫好,惹得庭园落叶归根。 宋文杰却是戳破良言,冷哼道:“即便是北人又如何,我江南箐箐学子,怕他作甚!” “那是你不知他怎的张狂!” “张狂?恕在下近来闭门苦读,消息闭塞!”宋文杰冷冷问道。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