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3页 (第2/2页)
,开始默默背诵道德经,以期心境澄明后,那处会自行消散欲/念。 胤礽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哪知晚间掌灯时分,顾氏就来寻他了。 顾氏见了他,笑着说了几句闲话,便问他道:“太子爷,您是不是不喜扫琴每日叫早?不如给您换成侍墨?侍墨这丫头伶俐,近来又极沉稳,向来,她是能服侍好您的。” “好端端的,又换什么?”胤礽随口道,“扫琴挺好的,不必换了,还叫她每日晨起就过来。” “可是——”顾氏觉得这事儿不好开口,却又不得不开口,“若真是这样,您早起怎么不让她服侍您呢?那样的事情,怎么能劳动您自己去做呢?何况,那事儿也是件好事儿,若非我听扫琴说起,我还不晓得太子爷您——您这一天怎么就跟没事人儿似的呢?有了这样的事,您该早些告诉我的,我也好有个准备呀!” ☆、第64章 胤礽听顾氏说这些话,先是一愣,过了半刻后才明白顾氏的意思,当即皱眉道:“这样的事,我为什么要告诉旁人?这有什么好说的?” 真是不知道,顾氏所说的准备是个什么意思,这样的事,还需要准备什么? “太子爷,您别恼,奴才这也是为了您好,”顾氏忙道,“皇上把奴才派到您身边来,就是为了让奴才好好照顾您的。您不是也知道么?皇上隔三差五的还要奴才到跟前去,细细的问太子爷近日的起居饮食和身体状况,这样的事情,太子爷怎么瞒得住呢?奴才这会儿知道了,就是皇上问起,奴才也是不敢瞒着的啊。” 胤礽因晨起时扫琴的执意插手就有些不悦了,这会儿听见顾氏又把这事儿拿出来说,那种尴尬的情绪就又涌上心头,但又听顾氏的那些话,却无奈的连气也生不起来了。 他是皇太子,是朝廷和国家未来之君,又是康熙极为关注的爱子,在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大清国的事。所以顾氏才问他为何不把这件事说出来,毕竟在顾氏眼中,他头回有了这样的事,那就是太子成人了的表现,也就是她所说的是“一件好事”。 “奶娘,纵然往后再有这样的事,我也是不可能让扫琴来服侍我的,今儿晨起我也是让它自个儿消下去的,我也并没自/渎,自/渎伤身,也并不是我这个年岁该做的事情,” 胤礽无奈,只得正色道,“皇阿玛若是问起,你直说就是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要说好也是你们说的,何况,我倒是并不喜欢你们对此事表现的这样热情,这不过是一件极小的事儿罢了,我到了这个年纪,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