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4页 (第2/2页)
赫赫事迹洒遍长安城!” 虞玓微顿。 这想法倒也是绝妙。 世家最好脸面,而没有什么比同根同族的王老夫子更清楚的了。而绵延几百年的世家里头到底有多少龌龊事情,或许就连扎根其中的子弟都不一定清楚。 “旁的不说,我让你做的文章写完了?”王老夫子不欲多说,转而给他这半个学生挑刺来。虞玓闻言有些为难,“夫子所出的题目未免有些……” “刻薄?” 王老夫子含笑说道。 虞玓摇头:“却不是为此,只您所要求的摒弃辞藻华丽,不以古韵为美,单以词句简洁扼要标注,再以上官仪之文章作对比,是有何意?”这里说的上官仪的文章,实则是贞观初年考取到功名的这位进士的策文。 贞观初年的科举以辞藻文采为要,而上官仪本就涉猎经书,尤精三论,用典用词恰当准确,辞藻华美优雅,实在是让人不住赞叹。 此乃时文典范。 时人虽开始渐渐转变态度,以实际为要,然辞藻文采之重,仍是考校的要点。前头王老夫子给虞玓的要求却是用最简便的字句构造出篇章来,凡能用一字表达,切不可用二字。 虽是正常,却有些偏激了。 虞玓以为,这不是王老夫子的本意。 王老夫子淡淡说道:“科举多次变动,可以看得出来陛下与太子对其选拔的看重。门荫入仕虽也补充了大量的人才,可多数是先为家再为国。利益不一致,便是制度崩溃的开始。你看均田制如何?” “会崩溃。”虞玓漠然说道,“照现在这样的吞并趋势,再过百年或许就会沦入无田可封的境地。以人头来换算税收,而不是亩数,完全便宜了拥有大量亩地的富家。” 王老夫子颔首,“均田的存在,与世家门第的富裕强壮是分不开的。朝廷必然是要打压世家,可对世家来说,地位声望是不可放弃的坚守。这种磨合被陛下牢牢地捏住了首尾两段,所有的摩擦都暂时未过界,然太子不同……”他的声音渐渐停住,片刻后才说道,“太子殿下是储君,可毕竟不是君王。若他行事出格,顶上必然有陛下给他兜着,故而太子的行事恣意,屡屡试探着世家的底线,可是人都有三分泥性,纵然山东士族的人眼下都不在高官,可与其交好的有谁?” 魏征,房玄龄……这朝堂中个个数来愿意和山东士族主动搭上关系的门第可不在少数。 虞玓冷漠地抬头,“故而陛下把他们都按在了东宫辅臣的位置上。”不管是太子自请来的,还是陛下早就有所打算,现在这个局面自然而然牵连到这些个朝廷重臣。 身为东宫辅臣,与太子自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置身之外的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