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页 (第2/2页)
真的是冲着这个来的? 哦,不对。 李翼挑眉,看了眼在旁边认真看书的虞玓,这还真有一个。这么冷静寡淡的模样,怎就生出了一颗如此爱好读书的模样? 听柴令武说他不胜酒力,等找个日子带小郎君出去吃酒去。 虞玓头也不抬地说道:“莫要动歪念头。” 李翼笑着说道:“我可什么都还没说。” 虞玓把书签夹在书页里,漫不经心地抬头看了他一眼,“你的不怀好意意都从眼神里冒出来了。” 李翼叫屈的声音把刚进门的赵节给引来了,他大咧咧地在他们几个的旁边坐下,“你们可知道昨日热闹着呢?有人去官府叫屈了。” 杜荷倒是有所耳闻,“你说的难道是去岁的科考学子?” 这个话题倒是引住了虞玓的注意,只听得赵节点头,继而说道:“那学子敲了冤鼓,叫屈两件事。一则是考前投行卷,致使考官事前就有所偏颇;二则是礼部科举考试没有糊名,难以公正批卷。” 虞玓敛眉,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赵节也正在说着,“这听起来是两件事,实则是一件事,说的便是科举不公。” 杜荷倒是对考前投掷行卷这件事没什么反对,“有才学的人或许在考场上有所失利,再加上考前自己以往的文章来做评判,那才算得是合适。” 赵节摇头,“这话且不说,但是后面那点,还是有点道理的。” 李翼想了想,“我记得这释褐试不是会糊名吗?” 虞玓淡淡地说道:“你说的是礼部考后那个只要考试,就必须会通过,甚至没有成绩,还出过旁人去代考的关试?” 释褐试的别名是关试。 李翼此前是没怎么关注过的,听闻虞玓这么一说登时有些吃惊,“那这等考试有何用处?” 前头该糊名的不糊名,后面这不重要的考试倒是糊名了,这两相之下,倒真的看出些不公来。既关试有糊名,足以看得出来还是清楚糊名的重要,可既然如此,那又为何更重要的科举考不糊名? 这事能引发他们这群崇贤馆门生议论,那自当也会传到圣人的耳中去。 那敲鼓鸣冤的人乃是岭南道柳州新平人,他身披麻衣敲了冤鼓,因着所呈情的内容过于敏感,最开始的时候是被强压下去。而后那名为张如是的学子不满,竟是跑到那朱雀大道上去等。 待有那大官去上朝,便强拦下诉苦。 那位倒霉催给拦下来的人,正是房玄龄。 这事闹到宰相房玄龄面前来,雍州官府再不敢再坐视不理,忙就着这冤屈因果开始盘查起来。故也是因为这般,才很快传到了圣人的耳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