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一章 借刀杀人 (第1/2页)
天山北麓,每逢冬季,总是白雪皑皑,连接天际,向南望去,山舞银蛇,冰光闪耀,极目北方,树染腊流,一片苍茫。 刀刮针刺般的西北风,预示着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到来,雪沫翻卷,滴水成冰,尤其到了夜晚,就更是如立冰峰,寒气透骨。 呼啸的风声吞噬了巡逻人的脚步,刺骨的寒气消失了守夜人的身影,孤独的草料场,一片寂静。 沸沸扬扬的丑闻,让姚翰林沾花惹草的脚步稍稍的迟缓了一些,臆想着春梅的影子,在浣春身上激情发泄一番,便昏昏睡去。 已近三更,晚起的月也像是被寒风吹透,只剩个青薄的芽儿,大地呈现出一派银灰的朦胧。 隐隐中,像是有不少白色的东西,在朝粮草方向缓缓蠕动,遥遥望去,就像吃草慢行的羊群一般。 白影渐渐靠近围栏,已在围栏后形成一道若有若无的隐线,而躲风避寒的守军却浑然不觉。 栅栏发出的尖啸,显示了风的速度,如冰冻搬不动的阴影,说明这里并无活物走动。 突然间,一片闪烁的亮点,磷光鬼火般朝粮草方向蔓延,而且,从栅栏后的那道隐线中蔓生,源源不断,几乎布满了扫尽积雪的地面。 闪烁的亮点,跳跃般的靠近粮草,却豁然变成忽闪燃烧的火球,眨眼便消失在草垛或是粮仓。 顿时,四周火起,浓烟滚滚,风卷火苗,迅速蔓延,转眼间,粮草场便成一片火海。 等守军仓惶出门,火光已经映红了半个天空,草垛上熟睡偷懒的几个后生,慌忙滚下,已是火苗舔身。 姚翰林在美梦中被人叫醒,慌忙冲到现场,已是浓烟弥天,火光一片。 慌忙让人取水救火,怎奈护城河水已然结冰,勉强开洞取水,已成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于是乎,姚翰林只好呼天抢地的大骂守卫,又气冲牛斗的寻找那几个草垛顶的后生,妄想给自己顶替罪名。 然而,疯狗般寻遍军营,几个小子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减弱的烟火终于烧红了东方的天际,让整个大地都苏醒了过来。 姚翰林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像个行尸走rou般在现场周围幽灵似的转悠,希望找到点能够洗脱自己罪名的线索。 一束破云而出的阳光,将无雪的隔离带照得一片白亮,几只半死的老鼠,突然映入了姚翰林的眼帘。 奇怪!隔离带上怎会有半死不活的老鼠,而且,还不止一只。 于是,慌忙凑近仔细查看,见老鼠身上像是浸了油,用手指蘸着闻了闻,果然是桐油味。 再看那老鼠的尾巴上,像是绑了根烧成半截的纸捻,姚翰林疑惑的取下一看,便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 原来,起火的原因是,有人将老鼠浸了桐油,又在尾巴绑了捻点燃,当药捻燃尽,老鼠便腾然起火,而惊恐无措的老鼠,也只能没命的朝草垛粮仓里窜。 几只尚有一丝气息的老鼠,是因为药捻熄灭,行动迟缓,而被凛冽的寒风和浑身凉油给冻僵在那里。 天呐!这是啥人想出的鬼主意,简直神仙都拿他没辙! 姚翰林正在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之际,就听有人慌慌张张来报“押解粮草的车马到!” 粮草车马的到来,就意味着大军已经缺粮,望着青烟缭绕,一片灰烬的现场,运粮官也像个雕塑般立在那里。 无奈之下,姚翰林只好从粮仓底部,清理些烟熏火燎的粮食,凑合了两车,又在石头堡倒腾了些苜蓿,总算勉强装满了车。 想到后果,思之再三,姚翰林猛然记起了说书人曾经讲过一段负荆请罪的故事。 于是,灵机一动,便急忙弄几根树枝绑在身上,跟随运粮草的车马,主动到军营请罪,试图用这种苦rou计,蒙混过关。 太阳刚刚西钭,成片的军营已遥遥在望。 姚翰林纵马向前,才进辕门,就呼天抢地的喊道“骆大人!翰林有罪,粮草被贼人所烧!” 未见过世面的姚翰林,并不知晓透露粮草危机是军中大忌,听到这般鬼哭狼嚎的喊叫,安闲的军营,顿时便像蜂窝般躁动了起来。 人们奔走相告,大军粮草被烧! 野外征战,荒无人烟,茫茫草原,冰天雪地。 几万人马,一但断绝粮草,即使不被饿死,也会被活活冻死。 因此,姚翰林的喊声,无疑是晴天霹雳,震撼军营。 梁建方听到急报,慌忙出账,见姚翰林连滚带爬的哭诉道“——梁将军!翰林有罪!粮草全部被烧!” 看到姚翰林那副狼狈的样子,梁建方就已经清楚了粮草的情形,又见他满世界狗叫似的嚷嚷,弄得军中人心惶惶,便顿时火起,大喊一声“砍了他!”话音才落,就见几个军士,立刻挥刀迎了上去。 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