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肆拾肆】 (第3/4页)
……又过了许久,他终于睁开眼,看向立在榻前的爱女,低声说道:“长跪在广德门前的臣子们,怕是早已饿坏了罢。” 英嘉央稍怔,而后轻叹,道:“父皇,可真想清楚了?” 太上皇帝翻身面内,再未发一字,只抬手朝身后挥摆了两下,叫她退走。 她遂行礼,而后转身步出殿外。 …… 昭庆的辇乘停在广德门外。 天色已黑,八个内侍手持宫灯,在前引路。英嘉央缓缓前行,一路步至众臣跪着的壁道上。 有内侍高声告众臣昭庆驾至此地。众臣遂行叩拜大礼。 英嘉央并未叫平身。 她行至跪在众人之前的狄书驰身边,道:“狄卿,抬起头罢。” 狄书驰抬头,眼底满是血丝,面色因饥劳而显得青黑。他哑声道:“公主殿下。” 英嘉央道:“文臣素来体弱,眼下已饿倒了不少。狄卿还要率众在此处跪多久?跪到没人能再跪得住为止么?” 狄书驰不言。 英嘉央道:“狄卿以为此前沈将军当廷求尚本宫,是挟权相逼,故而以为今日亦能挟众臣逼迫皇帝杀了自己的外叔祖父,是不是?” 狄书驰仍不言。 英嘉央道:“本宫之所以当廷应允沈将军,非因本宫畏沈将军之权势,而是因本宫亦心爱着他。然今狄卿伏阙谏诤,逼皇帝向众臣低头、杀英氏宗室,以为自己当真是为国?” 狄书驰神色坦荡,道:“臣此举是否为国,自有公论。然成王误国,又有谁人能驳。” 英嘉央道:“今宗室分封四境,若闻皇帝在京大杀宗族,国中岂得安宁?北有强敌大晋虎视,若大平内乱,边境岂得安宁?一旦内外俱乱,又有多少将臣、兵卒要血洒疆场、埋骨它乡?狄卿要杀成王一人,却有没有想过会有多少人为成王之死而陪葬?狄卿还敢言称自己是为国?” 狄书驰皱眉,一时竟无言。 英嘉央道:“诚然,成王犯法,若不伏罪,忠良难以平冤,王道难以得正。本宫与太上皇帝相商,当褫夺成王爵位,将其贬流边境,为过去六年间因朝廷昏聩而战死北境的数万将卒修碑筑墓。此对成王而言,与死又有何异?然此对国而言,足可慰忠良,足可正王道。” 英嘉央又道:“狄忠武公当年以身报国,是为平天下之乱。狄卿是真忠臣,既然一心向国,必能想通何谓为国之上策。” 英嘉央注视着狄书驰,最后道:“太上皇帝不忍见众卿饥劳,已命人备了热膳放在宝和殿前。狄卿何不随本宫一道,领众臣前往用膳?” 她话音既落,便不多一字,等着狄书驰回应。 宫城之夜肃静,于无声中似有千古之回响。要守江山不破,有明正之君王、舍命之忠臣尚不足够,还须君臣相知、相互体谅、妥协与屈从。 良久,狄书驰的前额重新叩于地砖上,他答称:“臣狄书驰,谨奉公主殿下之意。” …… 宝和殿前,用罢热膳的臣子们陆续散去,昭庆特意安排了十数位内侍候在此处,为这些臣子们引路出宫。 月轮当空,柔和明亮,狄书驰与乔嘉结伴同行。因成王一案及伏阙长跪一事,二人之间已形成了某种难言的默契,相处起来较头一日更是自然许多。 走着路,狄书驰忽而出手扶了乔嘉一把,道:“路面有坑,乔大人当心。” 因先前跪得久了,乔嘉的确膝疼,又因累而未留神路面,此时经他提醒,她才避开了那小坑,便对他道了声谢。 狄书驰则道了声不必,手在她肘间又多扶了一会儿才放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可乔嘉却因他的这个举动而微微面红了。 待出了宫城,告谢过引路的内侍后,二人也将分道扬镳。 就在应当按礼告别的这一刻,狄书驰冷不丁开口,问道:“恕狄某冒犯,请问乔大人年过三十还不婚,是何故?” 乔嘉微怔,并未怪他冒犯,答说:“我自外任回京以来,朝中适龄之男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