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贰拾贰】 (第3/3页)
陈兵京畿一带,便是要让卓少炎能够放心将昭庆放回京中,而不必担心朕会反悔。” 当即又有十数名朝臣出列,音辞慷慨而激动地大呼不可。 皇帝沉默着看着众臣,并不发一辞。 过了片刻,皇帝忽然重重地将手边的一物砸了下去,怒喝道:“朕还未退位!朕还是不是卿等口中嚷嚷着要誓死效忠的皇帝!” 重物落地的声音极大,与皇帝高声怒斥之言一道,成功地令满殿臣子立时噤声。 皇帝眼见众臣消停了,方正了正脸色,再道:“何况云麟军又不只扣了昭庆,沈毓章眼下亦在其军中。卿等不信卓少炎,难道还要再疑沈氏之人不是真忠臣?!” 闻此,先前犯颜逆谏的臣子们哑口无言。虽然此前弹劾过沈毓章的人不在少数,但目下既然皇帝已决定要禅位,谁也不敢在这当口上将朝中望族如沈氏一门再次得罪了。 于是众臣喏喏,连声奉皇帝之意,当日便由兵部派快马北赴金峡关传诏。 …… 云麟军收悉圣意后,次日便出关南下。 卓少炎留了一半兵力在金峡关,将戚炳靖人马编入麾下,以江豫燃为先锋,竞鞭扬尘地奔驰向京。 昼夜兼程十七日,江豫燃的先锋人马踏入京畿地界。 在命部署为后军扎砦时,他提笔简单写了封信让人发给卓少炎:“卓帅:沿途所见,京畿禁军皆已撤防,兵部这一遭竟丝毫没有为难末将。倒是稀奇。” 卓少炎收信阅罢,想了一想,下令全军加速驰南。 …… 待云麟军整军安营于京畿之内后,天已入秋。 大平自太祖高皇帝开国定都于此地,三百八十年来皇城大位经十数次易主,却无一次是像今次这般,由武臣率军兵谏京城、逼迫皇帝主动禅位让贤。 京中有老人于街头连日哭唱,叹皇室式微,竟至于此。 此事传至军中,卓少炎问了问身旁的男人:“大晋皇室又如何?” 当时周遭并无闲杂人等,戚炳靖撩动一下眼皮,简单道:“近年多灾。”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卓少炎看他两眼,也没再多话。 …… 云麟军既已陈兵京城之外,便如约将英嘉央与沈毓章送回京中。而皇帝亦将于见到爱女后的三日之内出制禅位诏书,明告天下将传大位于谁人。 就在英、沈二人离开云麟军的当夜,军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来者是一名兵部的低阶武官,言称是奉了成王之令,出城请见云麟军主帅。 卓少炎听禀,面无表情地命人开辕门,将人迎至中军。 然后她吩咐左右:“去请谢将军一并来中军。” 不多时,兵部来的武官已被带到中军帐外,而亲兵亦回来禀道:“谢将军眼下正在周将军帐中议事,说是议完便来。” 卓少炎颔首,示意人将兵部的人先带进来。 武官入内,按军中之仪向她行礼,语甚恭畏:“卓将军。成王殿下不便出城,却又惦念与将军之旧情,特委下官来给将军送点心意。” 卓少炎依然没什么表情,看他道:“成王殿下费心了。” 武官便不多废话,垂首上前,奉上一个精致的木匣。 卓少炎伸手,不疾不徐地将其打开。 匣中躺着两封文书。 每一封文书正对匣盖的那一面,都端端正正地印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章迹。 卓少炎淡淡扫视过去,目光凝在那朱色的印迹上。 印有五字。 每一字她都无比熟悉—— 大晋鄂王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