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第2/2页)
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追求形似:看见什么画什么,受困于物体的外在表象。 追求表象后的精神世界:不再受困于形似,突破外在表象的束缚,尝试表达情绪、思考,写神。 形神兼备:在绘画中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自在天地。不再受外在表象以及如何表达精神的困扰,能精准捕捉并表现出所画对象的形貌神韵。 于翔潜不敢说自己已经稳居第三阶段,但他手里抱着的这幅牡丹花确实连第一阶段都算不上。 他兀自乱想了一通,突… 于翔潜是在红灯路口追上的温喜兰,对方看见他扛着自行车跑的一脑门子汗之后,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生动:眼睛因为吃惊瞪得溜圆,鼻子因为气愤鼻翼都鼓了起来,嘴又使劲儿的憋着笑而不断的抽动。 温喜兰把脸别到旁边去,一声不吭的带着他转进了另一条路。 两人在一棵大槐树底下,找了位修自行车的大哥。 于翔潜麻溜的将车上那幅画给取下来,揭开报纸一看,还好玻璃没被他颠碎,可他的眼睛却被这幅画给吓得差点失明。 镜框里装的一幅写意牡丹花,色彩浓艳媚俗,画面布局没一点章法,这画像个武夫第一次拿起毛笔画的。 要不是因为画是温喜兰装裱后给人家顾客送去的,他只怕要给丢到河里去。 其实牡丹花是个非常矛盾的题材。它深受民间百姓喜爱,却不太受绘画名家们的待见。更有宋代李唐在《题画》一诗中写道: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自古以来牡丹花便是富贵雍容的象征,花色更是艳丽多姿。但这个特点却与文人画所追求的空灵、雅致、笔墨情趣、神韵相背离。后来也有人仅以墨色绘牡丹,但没了富贵艳丽之气的墨牡丹,却又不太受民间喜爱。 那就没有人能克服这个矛盾,画出超尘脱俗的牡丹花来吗? 在于翔潜眼里,近现代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就是位画牡丹的高手。 他笔下的牡丹花褪去了牡丹本身的繁复花型和浓艳色彩,代之以简约烂漫,别有一番自在情趣。黄先生曾说:画花草,徒有形似而无情趣便是纸花。 画国画大致也是要有三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追求形似:看见什么画什么,受困于物体的外在表象。 追求表象后的精神世界:不再受困于形似,突破外在表象的束缚,尝试表达情绪、思考,写神。 形神兼备:在绘画中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自在天地。不再受外在表象以及如何表达精神的困扰,能精准捕捉并表现出所画对象的形貌神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