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节 (第2/2页)
江玉珣:!!! 想到这里,他如被火灼般迅速将手收了回来。 为了防火,帷帐内并未燃香。 但是若有若无的龙涎香,却在此刻把江玉珣包裹。 帷帐内处处都是应长川留下的痕迹。 江玉珣深吸一口气。 不对,我尴尬个什么呀? 我又不是没在现代酒店里用过浴缸…… 想到这里,江玉珣瞬间放松了下来。 作为真正的封建时代土著人士,应长川都不介意,我自然也没有问题! 军营内的陶罐空间狭小,水冷得也格外快,江玉珣已经好久没有好好泡过澡了。 说服自己后,江玉珣再次深吸一口气,缓缓将身体沉入木桶之中。 ※ 小麦大约在立春到清明节之间进行春播。 拿到麦种之后,一行人不便再多加逗留。 军马场的地址已经选好,江玉珣等人离开泽方郡的时间也要到了。 临行前,众人又花一日时间向东而行,去了位于镇北军军营几十里外的慈水附近。 慈水为北地第一大河,自正西向东南流去。 泽方郡的降水不多,灌溉靠的便是这条河流及其支流。 镇北军开垦的荒地,靠近这条河流的上游。 而下游更方便灌溉且远离折柔的地区,则暂时被空了出来。 大周自然不会任由这些地荒着。 …… 泽方郡的天上有了一丝薄云。 一场细雨落下,原本荒芜的土地突然多了几分绿意。 江玉珣等人在泽方郡官员的陪同下,站在稍高处向远方看去——这里的地虽然还荒着,但是每隔数里就有一座村庄静静矗立。 清明节过后,便有会昭都附近百姓迁移至此。 要在屯田的同时,泽方郡的役卒便开始在此处修建民居。 正午的阳光有些烈,江玉珣不由眯起眼睛向远方看去。 泽方郡官员在向众人介绍道:“……为方便百姓生活,此次新建的屋舍均是‘一堂两室’的结构。除了堂室外,吾等还为每家每户修了一间茅舍、猪圈。另还留了不少空地,往后他们可以自己加建屋舍。” 说着便带众人到最近的一户民居内细看起来:“大人们这边走。” 走在最前方的江玉珣伸出手去摸了摸这里的墙壁,并好奇道:“请问大人,这些墙是用什么垒成的?” 江玉珣在工作的时候格外认真。 或许是社死惯了,他的神情也比从前平和许多,完全一副见惯大风大浪的从容之态。 见状,泽方郡当地的官员也跟着严肃了起来:“回江大人的话,是用木、草还有泥土制成的,都是就地取材。快的话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便可盖起一间房。” 江玉珣笑着朝对方点了点头。 此时屋内还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土炕盘于房间角落。 泽方郡冬季寒冷,取暖便全靠它了。 说话间,几人已经走出了房间。 当地的官员带他们向堂屋后走去:“这里便是茅舍、猪圈。” 江玉珣一行人紧跟着他向后院而去。 当地官员方才说的“茅舍、猪圈”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大周及附近朝代,有能力的农户都会在家中养猪。 猪圈则与建在稍高处的茅房相连,形成颇具时代特征的“连茅圈”。 它既能节省空间、方便堆肥,又能减少污源。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后世考古人员也因此在各大墓葬中,发掘到了不少“连茅圈”的模型。 江玉珣所在的博物馆,就有一整排摆满了这类陶质模型的展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