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晚唐浮生 第1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晚唐浮生 第142节 (第2/3页)

一道苍老的声音。

    萧蘧、吴融二人齐齐转身,看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汉,刚才就是他说的官话。

    “丈人(唐代男性老者的面称,亦可作老翁,后者有尊重之意)尚能讲官话?”萧蘧喜道:“正想采买些食水。”

    “老人(唐代用于自称)本贯秦州,被吐蕃掠来,当然可讲官话。”杖老摇了摇头,用略带感伤的目光看着那对母子,道:“他们都是天宝遗民,已是讲不得官话了。身处胡地,久而久之,不知何为胡俗,何为中国之俗。赪面乃蕃人习俗,虽杨将军已下令尽改胡风,然就一句话,济得甚事!还得有人去做啊!乡野之人,更比不得那邑人,无人教导,何日能习得华风?某老矣,亦无家人,说话也无人听。罢了罢了,朝廷不管,多说无益。”

    “杨将军可是那收复渭州之杨指挥使?”

    “不光收复了渭州,连岷州亦克复了。这几日陆续有军士从南边撤回,若运道好,你们便可瞧见。抓了一大堆吐蕃俘虏,军容可谓盛矣。”

    “竟连岷州也收复了?”萧蘧有些惊喜。

    岷州三县、渭州四县、河州三县、临州二县,兰州本只两县,最近朝廷准许新设皋兰、榆中二县,这河渭镇便有五州十六县了。就是户口太少,州县空虚,还得多想想办法。

    “自然收复了。杨将军真乃神将也,当年若有此等上将,老人也不会砍个柴的工夫,就被人掠去了。”杖老语气感伤,神色间却颇为平静,过去了三十余年,显然早就看开了。

    “杨将军此时在何处?”吴融追问道。

    “应还在岷州,不过早晚要回来的。听过路的军士说,大帅下令班师了,诸军次第返回。”

    “为何不继续打?收复全部失地?”吴融急问道。

    萧蘧看了他一眼。打仗,哪有那么简单?若能轻易收复失地,想必灵武郡王也会乐见其成。这个吴融,性子倒挺急。

    远处忽然响起了阵阵马蹄声,大队骑卒出现在了河谷大道的尽头。

    旌旗招展,军容鼎盛,此得胜之师也。

    吴融、萧蘧二人出神地望了过去。

    第032章 结交

    武夫,他们都见过,京城便有。

    神策军经过一番整顿,的确比黄巢入关中前那会要强一些。本来满朝文武还寄予厚望的,但在前年移镇风波那会又原形毕露,让人大失所望。

    确实比广明元年那会能打,但在藩镇军队面前,仍然不堪一击啊,连敢战的勇气都没有。

    朝廷仍然没有放弃神策军,这两年依然在大力整顿,至于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吴融看不大出来,但萧蘧是见过河中衙军的,自觉差距很大。

    远方的军队渐渐靠近了,萧蘧一眼不眨地盯着。

    衣衫有些破旧,显是在外征战久了。但士气旺盛,牵着战马走在路上时,没有那种惫懒之色,这说明主将治军较严,军饷应也能及时、足额发放。

    看到几个人站在路旁,一骑奔了过来,仔细盘问,然后让他们退到很远的地方去,等大军过了再走。

    嗯,军士们很警惕。这若是换个没责任心的部队,比如神策军,根本懒得管你,随意围观,根本不会驱赶百姓。

    这还是得胜班师,如果是出征进兵途中,多半就要把你扣下了。管你是不是jian细,一律先抓了再说,免得军情泄露。

    数百骑在行军途中,除了战马偶尔发出的声音外,军士们之间没有闲聊,没有谈笑,每个人不是看着前路,就是看着自己的队正、队副,做好了随时接收命令的准备。

    萧蘧、吴融二人退到了村子里面。临走前,已经看到了后面步队的身影。同样除了器械碰撞声外,就无任何动静了。偶尔听到一声击鼓,步卒就停下来整队,萧蘧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不仅仅是列阵作战前进时要整队,甚至就连普通的行军赶路,有时候都要停下来整队。

    到了村子里后,视线便被遮住了。萧蘧、吴融二人对视一眼,皆叹了口气。

    “这是定远军吧?”萧蘧问。

    “是定远军,某看到将旗了,军使姓王。”吴融说道。

    “此强军否?”

    “若没见过神策军,某也看不出来强还是弱。今观之,胜神策军多矣。”

    “某觉得,比河中衙军还要强一些。或许技艺上差不多,但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肃然、冷静、持重,还有杀人杀多了那种狠厉。这等虎狼,若是放入长安,那可太危险了,还是让他们待在河陇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