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任监国 克臧遇梦蝶 (第1/3页)
西元一六七九年(明永历三十三年) 郑经西渡已经歷时五年。这段期间,抗清联军之间的内斗丝毫没有减缓的趋势,郑经一方面向清军用兵,另一方面还要防范三藩争抢地盘。起初郑经与耿精忠的交恶,在吴三桂的调解之下,双方约定以枫亭为界,倒也相安无事一段时日。但是不到五个月,平南王尚可喜竟率十馀万精锐来攻郑经。所幸刘国轩仅以数千疲卒,痛击尚可喜的军队于鱟母山下,刘国轩领军追敌四十馀里,斩首二万有馀。此战,刘国轩威震南粤。 永历三十年,耿精忠的汀州守将刘应麟投降郑经,刘应麟的背叛使得三藩与郑经之间的恐怖平衡起了微妙变化,但这些微的失衡竟对战局產生巨大的影响。三个多月后,顿失犄角的耿精忠被攻入福建的清军所擒,耿精忠的军队瓦解、而失去了耿精忠军队的缓衝,郑经军队被迫直接面对清军。就在耿精忠被擒之后的一个月,郑经的军队在乌龙江败给了清军。 永历三十一年,郑经的军队节节退败,清军攻入兴化,漳州、泉州俱失,郑经被迫退归思明。稍后,刘国轩亦放弃惠州,退守思明。 一时之间,十府俱失,郑经不知所措。 「先王在世之时,仅有金、厦两岛,尚欲大举征伐,以復中原。何况今日郡王又拥有台湾,进可战、退可守,cao之在我。岂能因为一败就失意丧志?」冯锡范说。 冯锡范的这一番话,倒是让郑经重新振作,再度整师进军。 永历三十二年,刘国轩领军征伐漳州。刘国轩兵仅数千,却左驰右突、数战皆捷,令清军不敢攖其锋,于是郑经部队的军威復振。刘国轩更乘势兵围泉州,但是失去三藩的牵制,满清援军开始大举集结,猛击郑军,刘国轩只好回防漳州。满清大军于是直逼漳北,与郑军决战于龙虎山。 当时清军由姚啟圣以及降清的耿精忠领军,虽然刘国轩赢了前两阵,但就在耿精忠亲自督战之后,郑军逐渐败退,刘国轩只好收拾残兵、退保海澄。 永历三十三年,清军与郑军的战事陷入胶着,为了突破僵局,姚啟圣想出了一道计谋。满清朝廷听从姚啟圣的提议,在漳州兴建了一个专司统战的「修来馆」,以官位、钱财利诱郑军将士来降。在三百五十年后的现在,这样的统战技俩对部份台湾人民仍旧管用,但当时诱降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战略目的│姚啟圣的一道「反间计」。 郑经西渡初期战事之所以顺利,正是因为情报工作的落实,这得归功于天地会在中国各地所密佈的情报网络。修来馆设置之后,这张情报网理所当然得收拢这股不断扩张的叛逃潮,于是来到修来馆的郑军将士之中,不乏假意投降以探听情报的天地会帮眾,姚啟圣刻意向这些人透露暗中与清廷接触的郑军名单,不管这份名单的真假如何,都已在郑经军队内部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许多列名这份名单的郑军将士根本百口莫辩,被迫真的走上反叛一途。 将士叛逃的事态因此逐渐失控,更讽刺的是,这窘境还是拜天地会那张严密的情报网所赐,这使得郑经不得不思考「撤军」这个选项。 ※ 至于在台湾方面,在陈永华为政宽仁而法严约束之下,不但百姓乐业、人民悦服,而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郑经西渡的这五、六年期间,台湾更是民户殷富、军无缺乏。 只是今年陆续发生了郑经的几位弟弟仗势抢夺民田的事件,让陈永华感到有些困扰。虽然陈永华屡屡加以遏止,但是碍于身份,实在难以执法。于是陈永华想到了世子郑克臧。 郑经西渡前,虽然名义上立郑克臧为监国,但由于当时郑克臧年仅十二岁,郑经还是将大小政务都委交总制使陈永华,郑克臧并未实际执行过监国的职务。 今年郑克臧已经十七岁了,虽然脸庞未脱稚气,但心性却拥有这个年纪难得的沉稳。陈永华心想,世子应该有能力亲自监国了,于是向正在漳州用兵的郑经发了封书函,奏请諭立郑克臧为监国。 郑克臧的性格刚正不阿、处事明毅果断,颇有祖父郑成功的遗风。果然,郑克臧被正式任命为监国之后,允公办理郑经诸弟强佔民田之事,处罚、纠正了几位叔叔。这几位叔叔虽然心中极度不满,却也不敢再恣意妄为。 郑克臧虽然亲自监国了,但对于陈永华仍然视之如师、待之如父,政事无分大小,悉数请益、听从陈永华的指导与教诲。这天,郑克臧又再次来到陈永华宅邸请教政务,两人畅谈了一整个下午,等到郑克臧正准备告辞时,已是时近黄昏,陈永华于是留下郑克臧用膳。 郑克臧许久没有如此放松了,自从受命监国以来,郑克臧每天都过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