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白领丽人的第二春 (第5/8页)
架不住了,正要呛回去几句,忽然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巴特尔抬起头,只见小丽站在门口,怯生生地望着他。 「小丽,你找我?」巴特尔问。 「不,不是,」女孩儿回答,「是我们徐老师找您,她说让您回头去她办公室一趟。」 「知道了,我马上就去!」巴特尔没有放下手里的活儿。 小丽离开了。 众人恢复了常态,一面打趣一面窃笑。 「憋不住了,等不到晚上了。」 「谁憋不住了,徐老师还是巴特尔?」 「俩人都憋不住了。」 嘻嘻嘻。 哈哈哈。 巴特尔没有作声,只是加快了手上的进度。 胖婶儿王老师实在看不下去,开口说道:「得了,差不多就得了。现在杨老师不比从前,做老板的,白道黑道都有人。我给你们提个醒儿,别嘴上没把门儿的,回头传出去,小心杨老板找人卸你们一人一条腿。」眼镜们终于安静下来。 (三) 徐小曼的丈夫杨老师坐在大巴上,正从北京往延庆赶。他不喜欢被别人称为老板,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更喜欢老师这个称号。大巴已经出了西直门,沿着笔直的京张高速向昌平开去。杨老师靠着窗,望着外面单调的景色。这些年北京的城区扩建得很快,原来西直门外的树林和农田都没有了,变成了灰朦朦的住宅小区。天空和往常一样,也是灰朦朦的,与杨老师的心情正好相符。 杨老师出生在湖北天门,家里孩子多,不富裕,兄弟姐妹一共五个,他排行老五。杨老师自小营养不良,细长瘦弱的身子,顶了个聪敏勤奋的脑袋。他是北师大的本科加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第二年的时候,一个美丽聪慧的师妹看上了他。小师妹是老北京,旗人,祖上阔绰过,在东四十条有好几处私宅,四合院儿,价值无法估量。杨老师当然渴望在北京成家立业,可是又总也摆脱不了自卑。他告诉小师妹自己是农民出身,家境很差,可小师妹毫不在乎,多次要求去湖北拜见准公婆。杨老师实在不知道是应该寒假,还是暑假带小师妹回老家。暑假的荆湘大地,酷暑难耐,蚊虫盛行,小师妹会生病的。寒假稍微好一些,就是阴湿,问题是,家乡的卫生条件太差了,连像样一点的厕所也没有。杨老师难以想象,小师妹在那四面透风的乡野茅厕会是什么样子,她还会毫不在乎吗?杨老师研究生毕业,实在拖不下去了,只好狠狠心,提出了分手。他永远忘不了,小师妹一言不发,双手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间汩汩而下。 杨老师发誓,如果老天爷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绝不会放过。杨老师硕士毕业了,想留在北京,可一点门路也没有。拜计划生育的福,如今孩子少,中小学都在缩编合并。杨老师不甘心,又在学校里耗了半年,最后没办法,去了远郊延庆,说出去也算是北京市吧。时间过得飞快,他在延庆安顿下来,有一天忽然发觉,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杨老师应该结婚了,可是小地方的姑娘,没有几个顺眼的。胖婶儿王老师是个热心人,给他介绍了不下十个对象,没一个成的。其中有一个姑娘条件很好,是县教育局一个副局长的侄女,可杨老师把她和小师妹一比,还是不行。是啊,小地方的姑娘,学识也好,气质也好,哪里比得上城里的旗人后代?胖婶儿倒也不生气,说终身大事,怎么着也得本人满意。 今天的路况很好,大巴开得飞快,北京城很快就被甩在后面,路边的农田渐渐多起来。残冬未去,农民们也没有休闲,地里都搭着大棚,显然是种了反季蔬菜。 农民苦啊!杨老师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不禁长叹一声。 杨老师见到徐小曼的那一瞬间,就认定,这是老天爷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他仔细权衡了双方的条件:徐小曼是北京市区户口,应该比湖北高出两级,但她只是北师院的本科,比北师大的硕士又差了两级,两下正好抵消。杨老师最终的结论是,自己配得上徐小曼,没有什么可自卑的,于是,他展开了攻势,包括献诗和送花,以及其它一些不太花钱的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前,两人终于喜结良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都没有什么存款,买不起房,只能和徐小曼的父母住在一起。少年夫妻,新婚燕尔,真是如胶似漆,只可惜顾忌着家中两位老人,春宵苦短,却总是不能尽兴。有一天下午,恰巧学校临时决定放假。 杨老师夫妇四目相对,会心地一笑,中午刚过,便一前一后溜出校门。徐小曼的父母都是闲不住的人,退而不休。父亲在本地一家民办大专教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